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八十九章 唐朝的开业典礼

    此后几天。王平安开始忙了耘来,叉要给吴氏提建议,师酿酒方法,又要整理药膳方子,每天从早忙到晚,虽然辛苦,但日子到也过得充实!

    此间赵壁和卢秀之也来过两次,说些长安的趣闻,他俩虽然学问不咋地,可交游却广,只几天的功夫,竟然就认识了好几十位京中士子,每日里吃喝玩乐。吟诗作对,日子过得比王平安还要充实!

    赵璧特地告诉王平安,这几天不知怎的,京中作诗之风大盛,他在去礼部报备时。竟然要让他当场提诗一。

    不过赵大公子肚子里的酒水,多过墨水,让他当场做诗,他是无论如何做不出的。没办法只好尿遁,借着上茅房的由头,逃出了礼部。

    卢秀之也是如此,他俩同去礼部,同时逃走。然后又一起找了个落魄文人,花钱做了两诗,这才敢再去礼部。

    礼部玩了这么一手,听说还是太子授意,虽搞不清原因,但长安城里的诗文会,却忽然多了起来。赵卢二人算不上文人,却绝对算得上是骚客。跟着凑热闹,反正他俩有的是钱,花钱买了几十诗备用,每逢宴会,就拿出去献宝,倒也颇受好评!

    王平安听着好笑,也不好表什么意见,问了赵璧关于三七的事情,赵璧说现在徐州那边还没传回消息,不清楚是否找到了这味药,生长地找不到,也就无法大批量的进货。

    赵璧和卢秀之来了两趟,可邱亭轩却没有来过,不知他在忙什么,而宫中的李治竟也没有派人再来召见,可能是在看考生们送上去的诗,或者忙别的什么。王平安没法去问,只好忍着。

    说来好笑。两个小丫头见他等得焦急,竟然同时开始念起佛来,希望宫中有人生病。这样少爷就能进字显显本事了!

    几天之后。虽然烈酒尚未酿出,但药膳坊的事却准备得差不多了。

    这日午夜时分。哈米提和阿依丁便跑来了,连同着殷九乘也颠颠地赶来,三人拉起正睡觉的王平安,让他穿上衣服,和他们去东市,今天是药膳坊开张的大日子,得提前去做准备。

    王平安无法,只好起来。又叫起秋仁杰和欧阳利等人,大家一起出了灵感寺,赶往东市。一出门,好么,就见外面停了七八辆马车。一溜儿排了出去。

    哈米提笑道:“无病,今儿是药膳坊开张的日子,这生意是卖药的啊,为求大吉大利。我特地买了五车爆竿,咱们好好庆祝一番,弄出点大动静来,好让客人们都来!”

    王平安听着一愣,道:“爆竿,是爆竹吧?”他来到后面的一辆大车前。打开车门,向里面看去。

    只见车里装着不少半人多高的竹筒子,一捆一捆的,整整齐齐码在

    哈米提道:“叫爆竹也无不可,反正就是竹筒子,里面放进硝石罢了,这玩意儿可响,要是点起来,乒乒乓乓的,而且满是浓烟,着实的欢喜人,客人们听了都得往咱们药膳坊跑!”

    王平安哦了声。心想:“唐朝初年就有爆竹了。而且还是加了硝石的!”

    唐朝初年确实已经有了装硝爆竹,只不过还被称为爆竿。装硝爆竹一开始并不是用来听响儿的,而是算一种治病的药物,权且如此理

    吧!

    因为有一次瘟瘦大起,山岚彝气使人生病,所以百姓就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后使其爆裂,出巨大的声响,还有浓烈的烟雾,用这种方法驱散山岚瘴气,制止疫病流行。人们见这种东西很有用,便就流传开来,从而形成了鞭炮的最早雏形。

    由此可见,中华百姓明火药一物,是为了治病救人,而非象西方那样拿来杀人,文明和野蛮的区别,就在于此!

    上了马车一路赶往东市,这时东市还没有开门。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也和一座城中城相仿,不到时间,是不许开门的!

    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