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一群人来求知己

    辽平安张大了嘴今不拢,办没法今拢了!自只什么朴镂城文坛领袖啊,这个名头按到自己的头上,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此时,他的面前;黑压压跪着一大片的士子,这些士子都眼巴巴地看着他,希望能给王领袖留下一个好印象,如果能特别关注一下自己,那就更好了!

    士子们来拍他的马屁,实也怪不得他们,在现代人眼里,可能是太功利了,但在唐朝,这很正常,甚至说是一种风尚,是士子们进入仕途的正常,且正规的途径!

    求知己的方法有很多,归纳总结,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先扬名,后求知己。这种方法具体操作起来是这样的,先把自己的诗稿出去,送给人们看。最好的方法就走到酒楼,或者歌舞坊。如果能被班主选中,让歌姬们传唱。那就最好了,名声可以立时传扬出来。这样的做法,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我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

    等到名声扬出去后,这个士子便去参加达官显贵们的宴会,或者诗文会,在会上将自己的诗当众念出来,让别人知道,这些诗就是他做样做所要达到的目地是:那个有才华的人就是我!

    比如以后会出现的大诗人李白和王维等大诗人,用的这就是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成功的几率很高,很容易一举成名。但对于士子本身的文学水平,要求却是极高,只有大才子,才能用好这种方法!

    对于普通的士子来讲,他们是极难做到先扬名,后求知己的,他们只能用到第二种方法,即先求知己,后扬名。第二种方法带有明显的目地性。求知己,就是为了让知己替自己扬名。可以这样说,第二种方法是非常明显的功利行为!是典型的先拍马屁,然后再抓着马尾巴,让马带着他跑一程!

    既然是功利的行为,要拍知己的马屁,那大模大样的就肯定不成了。是肯定要恳求,哀求,甚至苦苦跪求的!这便形成了一种风气,士子们要到“知己”的家里,或者能看到知己的地方,跪下来,手捧着事先写好的诗稿,呈给知己看!

    如此一来,求知己。便成为科考之前,长史的一种特有景观。这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给知己下跪,不但不会被人瞧不起,相反。如果当真被知己看中,向朝廷推举,从而使这个士子得中,那么还会被口口相传,成为一大美谈!

    见王平安目瞪口呆,一个跪着的士子忽然大声念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士子们立时齐声相合。念道:“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诗,正是王平安在诗文会上所做曾引得众人大感兴奋!

    念罢了诗,忽然间,有几个士子们跳起身来,拔出腰中宝剑,一边舞剑,一边唱起歌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其他士子网纷纷拍手,叫道:“剑舞得好,诗做得更好,好诗好剑!”

    有的更叫道:“率性而为。大有魏晋之风!”

    有个士子扯着集子叫道:“闻鸡起舞”

    士子们拍起手幕,坐在地上,一起跟着舞剑的士子们唱起歌来,唱的就某王平安的诗!

    王平安站在大殿之下,实是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了,他从没遇到过这种事,一大群人跑到和尚庙里,又跳舞又唱歌的,这个实在是有点让人无语,他都不知该怎么打这些人走了!

    就在唱得兴高采烈,舞得满头大汗之时,忽听大门口有人叫道:“平安小神医,我要母儿乎,求你给帮帮忙!”

    这一嗓子,喊得极是响亮,院中跳舞唱歌的人都听见了,无不吃惊。一起停了下来,往门口看去!

    就见一个瘦小枯干的中年男子。拉着一个漂亮妇人,进了寺门。这瘦小的男子一进寺门,见一大群人坐在地上,中间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