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治接到信后,哭了

    第七百一十一章李治接到信后,哭了

    王平安一听这话,那是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心想:“这可糟心了,可不就是这么回事么以前,大唐军队东征高句丽,还得防着突厥人在后面偷袭,现在不但不用防着了,还可以利用突厥的军队。这种大好事,哪可能朝中的大臣们想不到,那是非得让突厥人去打头阵不可的啊,而带着突厥兵东征,这么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派别人去也不好使啊,只能派我去了”

    他一拍大腿,悔不当初,唉声叹气地道:“当初在突厥时,实在是表现得太过突出了,当时只想着立下了不世奇功,却没想过高句丽这方面的事。当初可真是目光短浅了,现在欲哭无泪也”

    狄仁杰却笑道:“大哥放心好了,你为一统草原打下了基础,现在突厥消停得很,鲸吞蚕食之下,突厥必会划入我大唐版图,如论军功,除了开国那些名将,也真的就剩下你了。如果你能再把高句丽给灭了,那以后如有人编写《唐史》,说不定得专门给你开一篇列传呢,甚至给你开一篇世家,都有可能”

    “世家?那我不成一路诸侯了,这倒是没想过”王平安笑了笑,随即又开始起愁来,道:“咱们说的这些,长孙大人能想到,那么那个渊盖苏文也应该能想到吧?他要是真的派了高句丽人去营州屯田,那不岂不是派去多少,就得被陷进去多少,幽州兵必会切断交通要道,不会让那些高句丽人归国的,高句丽岂不是要大受损失”

    狄仁杰哼了声,道:“渊盖苏文当然会想到的,可这是对他有利的事情,他岂会不做?他不但会派人去营州,而且在那些高句丽人被困住,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后,他不但不会派兵支援,反而还会盼着那些人,死的越快越好”

    王平安奇怪地道:“这是为何?难道他不爱惜本国的百姓吗?”

    狄仁杰嘿然道:“他要是国王,自然就会爱惜了,可他不是啊,他是杀了国王的大权臣,残暴不仁,岂会在乎百姓的死活?他要往营州派人的话,必会派他的政敌去,那些在国内忠于王室,却又没法杀掉的政敌,他都会以国家大义的名义,派到营州去,又能给我大唐造成麻烦,又能除去反对他的政敌,一石二鸟,何乐而不为呢?”

    王平安啊了声,使劲捏了捏鼻子,道:“这也太复杂了。不过,近来为兄现,似乎那些对权力有强烈**的人,神志都有点不正常,不能用常理去推断,简直可以说是有点疯癫了,行为让人难以理解”

    狄仁杰笑道:“大哥,你骂兄弟呢吧那些大人物们疯癫,可兄弟我却能明白他们的心理,岂不是在说我也有点疯疯癫癫的了?其实,我对于权力可没什么渴望,安于平凡而已。”

    王平安心想:“你可不平凡,你是中国历史上有数的宰相,著名二字用在你身上,一点都不虚夸”

    高句丽的事情,对于初唐来讲,是比突厥还要复杂的。大唐军队对突厥可以使用纯武力征服,而且就算是无法灭掉,但突厥的游牧特性,直接决定了他们经不起大规模,长时间的作战,一旦牛马羊受到损失,只能远离大唐边境,往远处迁移,短时间内回不来。所以突厥兴旺得快,衰亡得也同样快。

    可高句丽就不同了,那是同样中央集权,且以农耕为主的国家,朝政格局几乎是照搬隋唐的,甚至连国都平壤,这年代都叫做“长安”,连城里的街坊都和长安差不多,时人做为“小长安”。对于这样的政权,驱赶是没有效果的,他们不会逃跑,因为无路可逃。所以大唐要想征服高句丽,只能动大规模的灭国战争,而事实证明,这种战争实在是不太容易获得胜利,要不然三次东征,也不可能把隋朝给弄得亡了国,李世民亲征,也不可能无功而返。

    按着狄仁杰的推理,下一次东征,十有**要由王平安领兵作战,会不会同样无功而返,那就得看到时

    -->>(第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