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61回 紫宵宫鸿钧断事 西歧山姜尚封神 (上)

鸿钧给胡卢面子,才尊称其一声“道友”,并不曾明示胡卢当与自己平辈。是以,众圣人与胡卢见面,心情好就称一声“道兄”,心情不好就称其为“道友”,甚至直呼为葫芦道人。

    如今情况大不同,只听道祖鸿钧的意思,分明是把胡卢视为友人,并明言胡卢乃是三清的长辈。即是如此,女娲娘娘和西方二圣亦当一并尊从.只怕以后见了胡卢,可以称一声“老师”!实在莫不开面子的话,亦须敬称为“道兄”,再不能称其为“道友”,更不能直呼其姓名,否则就是不守清规,目无尊长!

    其实道祖鸿钧之意并非难以理解。只须联系前言“倘若葫芦道友果然欲害你性命……岂容你芶活至此”,再联系元始天尊的伤势至今未愈。这就意味着胡卢掌握了生杀大权。自鸿钧以下,只要胡卢乐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众圣人的性命皆在其掌握之中。

    以上种种,众圣人即使心中不服。亦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至于三清,更是当其冲,即闻道祖鸿钧下了断言,焉敢违命?只能俯认错。最终,道祖鸿钧的判决如下:“前二事皆依胡卢道友之意处理,至于西方教的兴起,事关量劫,不可轻下结论,索性时日尚早,你等可自行协商,总有解决之法,只不许再起千戈。”

    随后,胡卢及众圣人恭送道祖鸿钧先行离开;老子又问西方二圣:“贫道欲使多宝化胡入释,借此道释联手,共兴西方教,同度下量劫,未知两位道兄意下如何?”准提道人接道:“众道兄激斗多日,皆已劳累,如今实非议事之良机。不若且待些时日,再议不迟。”老子心知西方二圣需要征求胡卢和镇元大仙的意见,亦不多言。

    即无他事,紫宵宫非是久候之地,于是胡卢及众圣人互相道别,纷纷离去。除了女娲娘娘来时形单。去也影只;其它圣人则是分作两伙,结伴而行。不提三清是否会因为结果不理想而互相埋怨,单表胡卢、镇元大仙和西方二圣一行。

    行至半途,准提道人乃道:“适才太清圣人之言,葫芦道兄和镇元道兄亦闻,未知可有他解?”镇元大仙心知准提道人问的乃是胡卢,而非自己,只是摇了摇头,并不说话。胡卢先入为主,认为多宝化胡入释乃是定局,准提道人此言不过是问应对之法,笑道:“三清之计委实没什么新意;尝闻民间有贫者,食不能裹服,不得已出一下策,往仅有的粮食里‘掺沙子’,虽然坏了口感,亦不曾增了营养,但却可以管饱。此二者何其相似!既然他三清能用掺沙子之法,去分贵教气运。两位道兄自然可用月样方法,不妨在八百年后,借百家兴起之机,先行一步,入关传道。”

    其实准提道人之意,不过是就多宝化胡入释一事,征求一下胡卢和镇元大仙的意见,又觉得此事似于双方联盟有碍,这才含糊其词,不曾明言直问。

    岂料胡卢理解错误,非但不曾反对,而且还就此给出参考意见,应对之法。准提道人十分敬佩胡卢的智计,可不认为胡卢没听懂自己的意思,只当胡卢不计前嫌,果然是个好人。

    待西方二圣谢过胡卢,自归西方;镇元大仙忽然叹了口气,说道:“贫道及门下能安然度过此一量劫,全凭葫芦贸弟多方谋划,为兄感激不尽,本不该多说,然而有一言不吐不快。贤弟,你我二人势单,固然不得不借重西方教,但其终归与我等非是一心,贤弟今日为了对抗三清,出谋助其将触角沿伸至东土,他日西方教大兴;万一与我等反目。复与三清联手,焉有吾等立足之地?即使以贤弟智计,亦须早谋。”

    胡卢怔了怔,盯着镇元大仙看了两眼,忽然笑道:“只怕兄长非是担心自己和贫道,而是眼见西方教有大兴之势,又不满贫道助其成事。恐其乱了神州大地的气运,为祸咱们东土自家的道统吧?”镇元大仙面露尴尬之色,说道:“贤弟即知此理,何必为其出谋?”胡卢摇头苦笑道:“贫道只是不愿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