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36章 福建人的海外移民国(上)

    西贡,按宋代汉语读音翻译应为“柴棍”。其中,sai是越文汉字的柴、gon是喃字的棍。越南语saigon的意思是“棉花”。西贡这个词还有另一种解释法,叫做“昆仑”。

    据现代考证,中国历史上的“昆仑奴”就是来自西贡)上的亚洲马来黑人。而据印度历史记载,西贡自公元三世纪以来就是亚洲最大的奴隶市场,主要向中国销售奴隶,这种贩奴行为一直持续到明代。而古人音不准确,误将“柴棍”读为“昆仑”,这才有了“昆仑奴”的名称。

    赵兴随蒲易安匆匆的赶往阿拉伯商馆,他边走边好奇的打量着柴棍街头的景色,街上的行人明显分成两个等级,一个等级人穿的衣服很复古,即使以宋代的穿衣水平来看,他们的服装也显得过于落伍。那种服装赵兴曾在电视剧里见过,有点接近唐代时期中原人的服饰。

    而另一派人与前有着明显的区别是:他们头上缠着高高的缠头布,服饰打扮接近现代印度人。从他们的肤色看,这些人似乎是当地土著,他们的社会地位明显低于前面的人,他们大都神态谦恭的尾随唐装人身后,脸上带着讨好的笑。

    这里所说的唐装不是现代意义的“唐装”,现代的唐装是汉人在清代被强迫穿着的奴才装----那种现代“唐装”,只需再加上一根辫子,就是一名完全“清朝汉奴”了。

    这是真正的唐装,赵兴在《簪花仕女图》见过这样大气的服装。越南人称这种服装为“袄四身、嫩巴寻”。这是他们对正宗唐装的称呼。

    对于越南朝服衣冠与唐不二的现象,西晋末年从河南虞城迁移来的胡姓移民后裔,胡季犛有诗曰:“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这话原本是日本人说的,但高丽人说这是他们说的,现在越南人也加入了争夺汉唐文化正宗的行列。

    至于越南土著为什么“缠头”,是因为古越人为了适应当地炎热天气,养成了“断”习惯。然而,看到迁居来的汉人一头长后,他们非常羡慕,由于留有长的人在越南都是拥有先进文明的贵人,他们有心效仿,没有头就拿布盘在头上,装作长汉人,久而久之,“缠头布”就成了越南文化的一部分。

    蒲易安见到赵兴老盯着那群越南人土著看,他会心的一笑,说:“想买奴隶吗?昆仑奴在这里很便宜,你要在琼州建基地,需要大量的奴隶,这些人恰好适应当地的气候。不过,我估计你需要的数量很大,大约需要两万名左右,这将是一个漫长的采购时间……如果你决定了,我的人可以帮你慢慢囤积。”

    现代的基因考证证明,中国南方有许多人具有马来黑人血脉,据推测,他们应该是中国南方大开时,被南方大地主买去,而后融合在汉文明中。与此同时,真正的勤劳而又耐吃苦的马来黑人,经过千年的贩售,他们反而在南海上彻底灭绝,而现在留在南洋一带的土著,都是一群公认的懒人。

    由于中国历史从来就是帝王家谱,这些民间事物很少被记录,现代中国人只能通过别国的历史书,才能慢慢考证出历史真相。

    既然中国历史史书上不记载这些,赵兴这个历史盲更不清楚了。这时,他已经被蒲易安的口气吓住了----两万奴隶,这数目也太吓人了。

    如果他真做了,史书上不知道该如何记载----血腥的大奴隶主?!这名声可不好。

    “不好,如果他们能吃苦的话,我只要两百户就够了,两百个轻壮劳力,两百名妇女,让他们结成夫妻,男的去修码头,女的种甘蔗稻谷……再多,那就太显眼了。”

    蒲易安还没来得及回答,已经到了阿拉伯商馆,他领着赵兴直往里面走,商馆内,来来往往的人表情都有点焦灼,他们似乎与蒲易安很熟,迎面走过时都相互打着招呼。

    后堂几名大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