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061章 风雅的宋代宴会

在厅中迎着客人,并代替赵兴招待客人,使赵兴有机会去厨房现场指导厨师。

    改装过得餐厅里,数张小餐桌拼成一个u字形,形状活像现代的会议室。桌上面堆满了厨师的作品,多是些众人没见过的新菜,比如木耳菜、莴笋、洋白菜……

    陈招呼大家随意做:“离人向来不讲究礼节,随意,自己觉得那盘菜好、哪位厨师好,就坐得到那盘菜那厨师跟前,这里,许菜肴还没命名,离人抓上了我,头疼啊!各位学士们来了,正好,来,一展才华。”

    苏门六学士的光临让厨子们受宠若惊,他们乐癫癫地跟在这群当世名声最响亮地诗人身后,殷勤的给他们介绍菜地来历做法,以及所表达的意境,希望获得他们的赐名。

    新来的李,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文学评论家,他的著作后来成为评价宋代文学家的依据,这些新菜他虽然初次见面,但评价却句句中肯,比如,胡萝卜,李命名为“金笋”、“丁香萝卜”,到恰好跟它的初传入中国的名称相同……历史在这一刻,竟然回到了它原先的轨迹。

    这顿酒宴进行的非常成功,苏门六学士加苏轼的两个儿子,品尝了许多闻所未闻的菜肴,除了冬日见到绿色蔬菜外,更多的是利用寒冷水运到汴梁城的各式海鲜,以及为了烹饪海鲜而添加的各种香料。厨师们为了让这群名人给予自己好的评价,也使出了全副心事,水平挥……

    别人都吃的满意,赵兴可苦了,他不知从哪里找了一顶高高的白帽戴在头上。又在厨房里摆了一个高椅坐上,拿着一根紫红色地棍子。居高临下指点每个厨师的动作,进行现场指导。一场宴席下来,几个师兄们吃地直不起腰来,唯独他被油烟熏饱了。

    这是一场厨艺界的盛会。若干年后,当时在场的厨师们还对这场盛会津津乐道,由此,各酒店也在流行起“大掌厨”的规则。大掌厨浑身打扮仿佛赵兴当日。带着一个高高地白帽,坐在高椅子上,居高临下指手画脚。

    这顿饭足足吃了两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正午十一点开始准备,十二点钟正式动手、开宴,直到下午四点才把饭吃完,而整顿宴席前后上了一百五十多道菜,这在当时是极端罕见的。

    这些菜,用两三个炉灶是做不出来的。但赵兴把冷盘、热盘交叉着上,让席上人从不感觉到桌面冷淡。唯觉得川流不息的新菜端上,令人目不暇给,美不胜收。食不厌精……最后,平均每个客人吃了大约十余道菜,把饭菜都吃到了嗓子眼。

    最后几道果盘做好了,这是辉煌地结尾,赵兴拍着巴掌。带着鼓励的微笑跟所有的厨师点头:“完美!简直是太完美了!各位。你们创造了历史----今天我们总共制作了八十多道海鲜,二十余道青菜。四十多份冷盘……

    今日必将写入历史,当人们记述这些新式藩菜与香料传入的历史时,必将提到今日,提到诸位!

    好吧,已经在餐厅介绍菜的大厨师不算,在座的所有掌厨都把新衣换上,我们一起去餐厅,接受诸位学士的问候……”

    赵兴换了一身轻便唐装,带着两排厨师,端着最后的冷盘与点心进入饭厅,这是欧洲宫廷式的宴席结尾。当他进入屋里时,现所有人都伸直了腰,直着坐在椅上,满意地打饱嗝。

    在赵兴的示意下,厨师们一个个上前,骄傲地介绍自己今日制作地菜肴,并感谢苏门五学士的命名,而苏门五学士回以中肯而精辟的点评,令他们劳碌产生地疲惫,立刻变的光彩照人。

    宴席进行到这,大家似乎都很满意,可也有不满意的人----苏遁就很不满意,正在大家心满意足的撤下残席,摆上果盘与点心时,苏遁摇摇晃晃的带着两只体长一米地宠物猫窜进饭厅,身后还跟着追之不及地朝

    进入饭厅,苏遁也没向几位哥哥打招呼,直接跌跌撞撞的扑向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