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部 大军阀的狐步舞 第3264章 祸水南移,谁家之祸?

偶遇----大官人回去的时候,可得带上奴家。”

    赵兴张口想问对方怎么还不嫁人,顺便规劝对方:与其祸害天下,不如回家祸害一个男人……但这个话题过分敏感,他怕对方顺竿爬,便借着刚才的话题,站起身来,郑重致谢:“小小能有这样一群关心她的姐妹,兴在这里多谢了。”

    赵兴这一起身行礼,无形中摆脱了京娘的贴身紧逼,京娘不得已,收起嬉笑的表情,起身答礼。

    这期间,谢麟在对面微笑不语,他隐约猜到京娘南下地理由,但他不愿开口。

    赵兴不知道,这几年,广州无意中成了大宋风尚的源头,因为广州版权法推及到了明创造上,两广之地便成了“奇巧淫技”的大本营。借着南洋贸易地便利,海外诸藩不停的向广州输送各种新奇玩意。而广州读书人因为赵兴那句先“齐家”,先使自己获得一份优裕的生活,而后再谈“治国”的学说,纷纷放下了身段,开始利用广州丰富的材料,研究各种明创造。于是,时尚风潮诞生了……

    赵兴以身作则奉行他的主张,身为广东主官,他名下现在有一间玻璃厂、一间帆布厂、一间家窑、一座印书坊,此外还有无数艘海船……在他地带动下,广东学子不以谋生为耻,大量玻璃作坊、纺织作坊如雨后春笋,布满了本路各州。如此同时,邓御夫开办的薯莨纱场也借着赵兴的支持,成为大宋远销海外的新增拳头产品,而服妖军的出现,又使广州在服装革新上大胆而新颖……

    除了服饰、家具、瓷器、玻璃等新产品层出不穷外,苏门四学士闲着没事,也在研究戏剧与各种娱乐项目的创作。秦观在这段时间,已经把《西厢记》重新谱曲。同时,因为有赵兴的参与,这本《西厢记》已经具备了浓郁的现代味,其情节转折更引人入胜。

    另外,广州的说唱艺术也迅猛展。在赵兴地推动下,浑话、说书已经结合起来。成了一种类似现代话剧地曲目。随着这种新剧目的诞生,还出现了许多新戏剧。借助喀丝丽地手推动,热情奔放的佛拉明戈舞、阿拉伯胡旋舞、印度真腊一带地土风舞也成了官场宴请当中的热门曲目。

    这一切,林林总总,汇合成创造的海洋,让广东成为整个大宋的时尚先锋,而赵兴身在其中。却不觉得自己改变了历史,他时时刻刻,只觉得历史的惯性沉重无比,令人绝望。

    赵兴不知道,这几年两广推行“知行合一”的学术,这一学派背后的影子是当代文宗苏轼,此外还有一群昔日地宰辅大佬,这些人的喜好立刻传遍了各地市舶司,传遍了扬州杭州黄州。借着扬州这个中心枢纽,进一步影响到京师。影响到全大宋的日常生活。

    赵兴不知道,柳京娘知道,谢麟知道。柳京娘现在已经处于半退休状态。目前她更多的时候是担当老鸨这个角色。新调教出来的四名伎乐,如果不来广州这个“服妖”源地,简直谈不上新潮。而柳京娘认识赵兴,还能得到蔡京的推荐,这就是她最大的便利,于是。她打着探望廖小小的名义,希望能在广州官场迅打开局面。

    广州之富现在是天下闻名,借助几场连续的战争与海外贸易的支撑,加上广州有自己铸钱地便利,使得赵兴对手下官员派红包的凶狠劲,连京城大佬都觉得胆战心惊。柳京娘认为,自己若能在广州打开局面,就意味着此行所获不菲,没准。还能迅挣够养老本。

    这才是柳京娘南下的目地。

    谢麟是官场老狐狸。他随意一猜测,就接近了真相。

    确实。柳京娘在一年前就开始筹划南下,她在正月动身,驾着在扬州置办的大型花舫,一路慢悠悠的沿着长江走。前不久,她进入洞庭湖,听到当地学生士子在谈论宜章白鹤之会,她心中一动,恰好几名士子要雇用她的花舫,她便用船载着学生赶到了宜章,顺便也从那几名学生手里弄到了一份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