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零一章 坚韧不屈

续与盟国并肩战斗,并呼吁全体比利时人对祖国的命运抱有信心和继续忠于共同的事业。会后,发表了一个大意如此的公报。

    当天即27日晚间,雷诺(这时担任法国总理)告诉比利时的大臣们,他们的国王没有预先通知英、法方面,就向德国人派出了全权代表。第二天,雷诺在向法国人民的广播中猛烈地抨击了比利时国王和军队,把盟国遭受灾难的责任归咎于比利时。于是法国人民就迁怒于比利时人,这时在法国的比利时难民有二百万人。比利时的大臣们不知道投降的条件,他们急于保护难民,对于可能与法国盟友决裂的前景感到惊惶,觉得唯一可行的是说明他们自己和比利时人民与国王的行动无关。皮埃洛在当天晚些时候广播的演说中,把全部责任推在利奥波德身上。他指出,国王由于投降,这时已受到外国的控制,不再能进行统治。文武官员可不必再履行他们在效忠宣誓时所规定的义务。根据宪法的条款,权力将由现政府继续掌握。新的军队将从住在法、英两国的适龄比利时人中招募。

    皮埃洛严厉的言词反映了比利时大臣们需要与其盟国和解,也反映了他们不能断定利奥波德打算执行怎样的政策来应付德国。他们于25日离开维南达埃尔时,确信国王打算另外任命一个政府以代替他们,来同德国议和。当时国王对大臣们提出的问题所作的答复,使这种推测显得可信。当时大臣们问他,如果他留在比利时,他认为自己能起什么作用,还问他是否要有一个政府。国王回答说:“当然罗,我又不是一个**者。”国王还认为,如果现在的政府在法国继续战斗下去,那就不再是国王的政府,而是和国王分庭抗礼了。大臣们离去后,利奥波德立刻就他在宪法上的权力问题向检察长埃瓦?德?泰米库尔征询意见。检察长告诉他,要同德国达成任何协定而其条件超过仅仅使军队投降时,国王必须得到一个大臣的副署。他还裁定,要任命新的大臣,需有一个现任大臣的签名。由于没有现任大臣留在比利时,国王要求驻在巴黎的皮埃洛政府给他一份正式副署好的空白委任状,好让他任命大臣。大臣们在4月26日讨论了国王的这个要求,一致加以拒绝。

    国王后来否认他曾打算和德国人谈判或在德国占领下成立一个能在比利时行使职权的政府。可是证据说明,他在投降时确曾设想过这样一种可能。利奥波德坚信法国人不久就要投降,即使英国人继续斗争,德国也将统治大陆。在这种情况下,他很可能考虑到,只有接受不可避免的命运和同征服者达成某种协定,才能使比利时的利益和前途得到最好的保证。

    5月31日,流落在法国的比利时议员在利摩日开会,并通过决议,表明他们与政府完全团结一致。决议的措词严厉地批评了利奥波德的投降,在通过这项决议以前进行的辩论中,许多议员甚至提议废除国王。5月28日,比属刚果总督发表广播讲话,申明这个殖民地和政府团结一致。

    与在法国的比利时人的反应形成对照,比利时国内大多数居民的直接反应,是赞成国王而反对政府的。他们同情与他们留在一起的国王,而批评大臣们抛开了国家,并且似乎是在支持法国激烈攻击他们的国王和国家。在英国,对比利时投降的批评不象法国那么偏激。丘吉尔于5月28日在下院宣布比利时军队投降时,要求英国人民暂时不要对比利时国王的行为作出判断,尽管一个星期以后,出于同法国团结的需要,他的措词要严厉得多。

    比利时政府希望并预期能与法国协力坚持同德国斗争,但是这种期望注定不久就要落空。在法国投降时弥漫于波尔多的瓦解和失望的气氛中,比利时政府只得承认,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以法国为榜样。这个决定受到了新任法国外交部长保罗?博杜安的影响,他在6月18日告诉皮埃洛,法国准备缔约停战,它无法在非洲继续斗争下去。他认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