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零六章 谁都靠不上

值一千万克朗的货物,并继续进行购买。已有的粮食供应预计足以应付三个月至九个月,人造肥料的供应可应付一年至两年半。石油的供应估计足以应付两个月的消费,但是石油在1939年9月被征发供防务之用,并立刻实行了定量配给。

    哈康国王在1939年9月1日正式宣布挪威中立,挪威又是参加9月1日和3日的斯堪的纳维亚中立宣言的一方。斯堪的纳维亚各国之间就中立而产生的问题继续不时地进行磋商。德国立刻向挪威保证,只要它坚持严格中立的政策,它的中立就将受到尊重。英国在9月22日也作出了同样的诺言,“只要德国尊重挪威的中立”。挪威的“中立警备部队”于9月1日征集。10月19日,这支部队在挪威北部有所加强,主要是因为俄-芬战争的缘故。

    内阁立刻作了一些变动。有两个主要的变动,一是免除了首相在政府部门的兼职,一是成立了以特吕格韦?赖伊为领导的供应部。12月间,国防大臣蒙森因健康不佳引退,由伯奇?扬伯格上校接任。任命一个军人执掌此职,是鉴于国际局势的严重,希望使防务问题脱离党派的政治竞争。可是,任命扬伯格后来证明是一个错误,因为他不能胜任,但是他的任命却麻痹了政府,使之产生了毫无根据的安全感。1940年1月初,曾提出成立联合政府的建议,但由于首相强烈反对而遭否决。于是工党政府继续执政直到遭受入侵。

    尽管各交战国曾作过保证,但挪威的地理位置还是使它很快就开始受到海上战事的影响。德国人击沉挪威的船只,而英国人则限制挪威的对外贸易。可是,挪威继续同这两个交战国保持着商业上的关系----虽然这种关系在日益减弱,并且以招致德国方面和法-英方面的不满为代价。德国警告挪威和其他中立国家不要听从英国的要求,为英国封锁德国提供方便;德国抗议挪威全国船主协会同英国签订合约,把半数的挪威商船租给盟国。而盟国则对瑞典北部的铁矿砂通过挪威的领海运往德国日益表示恼怒。

    1第一次尝试,企图使德国不能得到瑞典供应的铁矿砂,他向白厅的同僚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要在挪威领海内的航道上布雷,从而把运载矿砂的船只逼入公海。他完全懂得:这个行动会遭到反对,而且德国可能对挪威进行报复,但是他认为,出于战争的需要,英国非采取这样的行动不可。这一次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可是他在11月27日重新提出这个问题,12月16日传阅了一份有关此事的备忘录,内阁在22日对此事予以考虑。在这期间,盟国的报纸刊登了德国在挪威沿岸击沉一些盟国船只的消息;但是后来知道,只有一条船实际上是被一艘在挪威领海内活动的德国潜艇击沉的。1940年1月6日,挪威政府得到正式通知,“英国政府正在采取适当措施以阻止德国船只在挪威领海内行驶和进行贸易活动”,为此,英国海军有必要不时“进入挪威领海并采取行动”。应科特的请求,哈康国王就此事向乔治国王说项,使这一决定撤销了。可是,英国政府对德国通过挪威领海从瑞典运输矿砂一事仍继续关注,因此科特作了尝试,企图说服瑞典把一部分运输从北海之滨的挪威港口纳尔维克转移到波罗的海之滨的瑞典港口律勒欧,但是没有成功,可以料到,主要是由于这种转移可能对瑞典与盟国的关系产生有害的影响。1940年1月底,英国建议挪威自己在其领海内布雷,挪威政府答应予以考虑。但是这个建议直到3月20日才交给国防部,3月的下半月,科特向英国政府并向盟国的报界提出,还是把这件事搁置起来对盟国有利,因为运至英国的矿砂增加了,而运往德国的矿砂则减少了。同时,俄-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已使挪威以及瑞典面临着局部被盟**队占领的危险,盟军在支援芬兰的途中,顺便会控制纳尔维克和瑞典铁矿区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