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十二章 天下局势

这不安定的因素还在,国内又有弥勒教的残余份子待伏,所以褚太后现在不敢轻举妄动。

    褚太后说完,无奈叹了一口气,她不是不知道放任弥勒教在胡人国家中展的危害,也不是不想帮周全一把,但她掌控着这个国家,肩上有千斤重责,她必须以大局为重。

    吴猛是道士,从不干涉朝政,只听不说;小皇帝怕又说错话,闭着嘴巴也不说话。周全想了想,“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这里并无外人,尽管直言。”

    好一句“并无外人”,五斗米教的兴衰已经与朝廷绑在一起了,以周全与褚太后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外人了,周全现在还真的无法不管朝廷的事。

    “依我看还是要出兵。第一,弥勒教的危害之大难以想象,前所未有,机会稍现即逝,错过这次机会就永无翻盘的机会了。第二,朝廷现在急需要胜利来振奋人心,更需要给胡人点颜色看看,让他们不敢过于放肆。如今秦、燕都建国不久,猛虎还没有长出爪牙,灭他正是其时,若是等他壮大,再想制他为时已晚;第三,把这次出兵的事交给桓大将军去做,他不是正想打仗吗?那就让他打,朝廷出一点点钱粮意思一下就可以了,其它的让他自己‘便宜行事’,那么缺兵少粮的事也可以解决,并且把第一和第二两个难题解决。”

    褚太后说:“朝廷若不全力助他,只怕他不能取胜,又是一次败战;若全力助他,打了胜战,他的声望和兵力又增,等于是以朝廷之力壮他私人之军,日后更难驾驭了。”

    周全也暗叹了一口气,褚太后虽然卓有见识,却也象所有当皇帝的人一样,怕自己人夺权更甚于怕敌人进攻,因为自己人离得更近,更不容易防备。换一个角度来说的话,就是朝廷的威信和震慑力太低了,低得稍有成就的人都想要谋反----司马家的皇位是篡来的,所以特别怕自己人。

    周全知道历史上恒温虽然一再想夺权,但最终没有夺成,不过他不能拿这个来说服褚太后。况且在他的掺和之下,如今已经很多事变得与历史不一样了,比如历史上弥勒教就没有这么猖狂过,以后会生什么事情他也不知道了。

    “皇上、太后,这一条其实不必忧虑,桓温如果兵败,他以后就再也不敢跋扈了;他如果胜了,必定要占据大片国土,兵力要分散不够用,那时皇上封他个大大的官让他高兴,再派个得力的人逐步接收荆州。那时他离建康已远,对朝廷的威胁就降低了。”

    “这,这不会逼反了他么?”

    “哈哈,他占了新地新城,人生地不熟的,还是要靠朝廷人力、物力的支援,也要靠朝廷的旗号凝聚人心,又失去了荆州作为退路,哪里还敢反?况且他这人虽然有野心,却还是不够毒辣,做事不会做绝,否则前年他沿江而下时就取了建康了。”

    这下褚太后、小皇帝和吴猛都点头,觉得他分析得很有道理。褚太后说:“听了**师的一席话,哀家如拨云见月,恍然而悟。明日早朝,便与众臣商议出兵事宜,着桓温就近攻秦国,直取长安;令姚襄、谢尚整军待,兵指燕国……只是哀家担心他们阴违阳违,不肯用心出力。”

    周全说:“姚襄虽然暂时没有叛反,一定不会再出力,谢将军要制肘他也不能轻动,燕国先放他们一时,把秦国先灭了再说。”

    褚太后见他说得这么容易,不由深看了他一眼,“氐人勇猛,据长安、关中之险,现又有弥勒教支持,胜他一战尚且艰难,何况灭国?不知**师有何良策?”

    周全有些尴尬,“我现在也没有什么良策,事实上我忙于修练和教务,对于天下大局并不了解,连现在有几个国家,哪个国家最强,每个国家有多少人口、多少军队都不知道。太后想必对这些很熟悉,不如说一说,也许我的‘良策’就出来了。”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