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九十八章 应势(上)

    明刊的辩论影响不单是在京师,而是广泛的影响到了大明各地……在明刊的造势下,官绅一体纳粮似乎势在必行。有的地方官员甚至已经在整理本地的鱼鳞册,只要公文一下,他们立刻派衙差到官绅老爷们家里收税去了。原本来说,他们在任的官员就是官绅,不应该这么不留情面搞‘自己人’,但现在已经不同了,一来是现在的地方官员大多务实,二来是异地任职,他放过当地的官绅,可他老家的府尊可不会放过他家。三来则是朝廷的探子甚是厉害,八月的时候,远在广西柳州境内的小小县官因为丈量土地不力,朝廷立刻文查办,连带着柳州府上下大小官员都受了惩戒。柳州离京师数千里远,但却是物证俱在,明刊也文通报,使得地方的官员不敢掉以轻心。

    江南之地却是另一番景象,自从赵宋南渡之后,南方文风大胜,到了明代,每年的进士也是南方人居多,洪武三十年生‘南北榜’到了宣德年间按南北地域取士平衡,但总的来说,还是南方多过北方。而南方的官绅又集中在江南,江南亦是国赋重地,亩产较之其他地方多出几倍,所以江南对于官绅一体纳粮最是反应激烈。同时江南亦是人才鼎盛之地,之前复社在南京集聚了大批的士林中人,现在复社虽然不在了,但文风却一如既往。明刊的宣扬得到了不少有识之士的认同,是以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在江南交锋。

    当然还有很多官员都在观望,他们是一边听从朝廷的政策丈量土地,一边是观望江南的大佬们怎么做。而江南的官员们则陷入两难的境地,他们想反抗朝廷的法令,却没有合适的借口,或者说没有一个带头人。南京兵部尚书钱象坤是一个老滑头,礼部尚书钱兼益则属于半退休状态,户部尚书沈缜也不出头,其它南京的勋贵们老老实实,上百年没有造过反现在自然也不会乱来。

    明面上的人虽然没有勇气出来作乱,但同样是不少暗波在涌动。

    在南京城外某座精致的小院落,一挺轿子乘着夜色悄悄的来到门前。下了轿子后,两个轿夫没有去敲门,反而是老练的各自守住一边。轿中人四周瞧了瞧却是自己亲自走到门前,趁着月色,来人若是给南京城里头的大商贾看到只怕吃惊的嘴巴可以塞下一个大鸭蛋。此人年纪大约四十许,嘴角长着颗黑痣,正是南方最大商行----江南商行的东家许大。

    许大这个称呼自然只有极少人能这么唤他,南京城里认识他的人都是称呼他许东家。江南商行这些年开得好生兴旺,不仅涉及官盐,茶叶,陶瓷,丝绸,矿业,还跟福建的郑家扯上了关系,海贸也插了一手。江南商行的大东家自然属于脚动一动,地就要抖三下的人物,即使是南京户部尚书沈缜见到他也客客气气。

    不过此时他也没有大东家的威风气势,而是谨慎的望了望,然后才在门上轻轻敲了几下,顿两顿,又敲了几下!

    过了一会,门吱的一声开了。探头出来的是一个老仆,那老仆见到许大东家似乎没有什么觉悟,仿佛就是一个普通的来人一般,稍微让了一让身子。许大就侧着身子进去了,对这样待遇也没有什么不满。

    到了院子里,老仆稍微一指就径直走了。许大苦笑了一下,朝着老仆指点的方向走去。那是一间书房,许大还没有走进去,就听到里头有人道:

    “老大来了?”

    许大恭敬的道:“是,主人!”

    里头那个声音道:“嗯,都跟你们说了几次,不用唤我主人,我对你们三个算是有兄弟之情,是我的兄弟!”

    许大呵呵一笑道:“都习惯了!”

    里头的人也就没有再说这个话题,许大趁这个时间进了里边,这个书房不是很大,但是相当之精致,许多孤本书册整齐的放在书架上,书架前摆着一张书桌,桌台上只有一根蜡烛,桌子后边坐着一人。既是许大的主人,那财富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