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百九十四章最大危机

第一个,但是也绝对不能成为最后一个,乃至例外同情不是廉价的,政治方面的考虑并不是顾忌实际的借口。

    三天之后,厄尔被押回了杭州,在西湖的湖畔李安民组织了一次公审大会,大会当天可谓是万民空巷,刚刚经历了洗劫的杭州人已经顾不得这座城市的新主人要如何如何?他们唯一关心的是那些天杀的洋鬼子的下场?这些在杭州作恶多端的洋鬼子每一个都该死,在押送途中就连护卫的士兵也无辜遭到了砖头瓦块的袭击,在多方的弹压之下,被俘的九百六十三名洋枪队的队员才免于被沿途的石头砸死。

    经过了大量的指证和取证,被俘的九百六十三名洋枪队的队员全部被处以枪决,而厄尔本人被愤怒的杭州人给活剐成了肉泥,最后就连骨头都被砸碎成了渣。

    可以说李安民是彻底贯彻了林海疆之前的秘密指示,尽一切的可能杀光这些外国侵略者,这这些满清的帮凶知道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愤怒,在林海疆的潜意识里面只有杀光他们,他们才不敢再来。

    当林海疆得知了李安民搞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公审,一次性处决了近千名各国雇佣军之后,顿时就感到了一丝不妥,林海疆知道这次大规模的审判一定会给某些处心积虑的欧洲国家以借口,一个足够支持他们可以推动一场对中华帝国发动全面战争的借口。

    李安民的处理方式可以说很符合林海疆的心思,但是李安民缺乏最基本的国际政治的常识和基础,无论是在战场歼灭,还是俘虏还直接屠杀,任何一种方式都要比这种所谓的审判效果要很得多。

    因为在国际上诸多国家根本不承认中华帝国的独立国家地位,而且这个时代的欧洲各国相互之间也不承认对方的法律审判的有效性,强国对弱国乃至殖民地国家都只是一味的强调领事裁判权和外交豁免权,其中根本无任何的法律效应可言。

    不过既然木以成舟,林海疆也就不在过分的担忧了,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帝国主义只能被打倒,从来没有被说服

    1861年8月20日,曾国藩所统帅的北洋新军十镇已经抵达郑州,而僧格林沁的大军也于同日抵达了徐州,可以说此法那出兵曾国藩与僧格林沁之间保持着一种默契,这种怪异的默契在诡异的气氛下让两支部相同的军队保持了同一步伐的前进速度,似乎在暗中两军还在悄悄的叫着劲。

    不同的是曾国藩北洋新军抵达之后,左宗棠本部左翼总镇下辖的四镇直接前出驻马店,而曾国藩中军与右翼直接进占平顶山与周口,三部成犄角之势,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说曾国藩摆出的就是一个稳扎稳打的架势。

    而僧格林沁介于曾国藩北洋新军的动向,也从徐州派出邓君桦和莫宁两部马步军共计八万余人,五万步卒三千骑兵前出宿州,进占由太平军所部李孝由控制的宿州县城,而莫宁所部二万骑兵进占淮安,直接威胁发匪伪都天京门户要地扬州。

    1861年8月25日,林海疆刚刚收到清军似乎有加快进军速度的报告之后,顿时一惊,曾国藩与僧格林沁在地图上慢慢悠悠的走了几个月,这一路行来可以说都是收获颇丰,尤其是北洋的十镇新军中的四镇新兵也磨练出了一些摸样,可以说曾国藩这一路是边行军边练兵,行军、演习两不耽误。

    但是曾国藩与僧格林沁突然加快了行军速度,林海疆就不得不开始担忧起来,毕竟僧格林沁的手下有近四万骑兵,虽然这些骑兵大都缺乏基本的训练,其之前不过是蒙古草原上的牧民,但是这个时代的牧民与骑兵的区别还真是不大,能挥动刀挽动弓的上马就是兵,下马亦是民。

    就在林海疆还在犹豫在哪里阻击曾国藩所部,然后给曾国藩设下一个口袋阵,争取一击而成,彻底的狠狠打疼北洋这帮现在嗷嗷直叫的狗崽子,对于僧格林沁所部林海疆建议李安民采取主动出击的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