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八章 精兵简政(下)

    胡云珍倒不是在和马柳平专门唱反调。他是真心想帮吴永成一把的。从吴永成开始闹蚯蚓,一直到后来帮他和马柳平进了公社,他就看出这后生不是个凡人;这次,又给他们两个人地进步操作成以后,他就更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了。他也仔细研究过这个后生的一些做法,都是做的别人以前没有做过的事情。不少事,在他做的时候,看上去还风险很大,他做,其他人咬着指头、替他担心;等大家看见没事、都跟风干的时候,人家早已经又想别的事情去了。

    所以他也就认准一条:跟着这个后生干,没错。准沾光!就像这精简大队干部职数的事情,谁看见也不合理,可就是谁也就不敢先动这个手。要是做甚事情,也都跟着人家的**后头,你还想甚球的好事哩?就是吃屁,你也抢不着吃个热的!

    吴永丽听了,也若有所思地说:“胡书记到底在公社班子里几年了。看得出来,平时跑的大队也不少,接触的群众也多,也能收集到不少真实的资料。我们县委办的人下去村里搞调研,社员们哪会说真心话呀?不过,大队干部们给我们找的谈话对象,也尽是专给他们说好话的。第一手真实的材料,我们往往拿不到。这个大队干部的职数问题,还真不容再忽视了。回了单位,我也马上把这个情况,着手写成一个东西,通过我们的党委信息渠道出能不能引起上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胡云珍接着慷慨激昂地说:“永成,这个事情你就着手准备。我今天回去公社,也和文书记碰个头,他应该肯定会答应的。就拿咱鱼湾大队做个试

    i上的公社主任,再还给人家。反正咱也当了几天了。我就不信,还能免了我现在的这个级别?!再说了,就是撤消了我的职务,开除了我的工职,能给咱们的老百姓做点好事,那也值得!咱本来就是个土农民嘛,就是回来种地,那也挣了!毕竟国家干部这个位位,咱还坐过几天,比我的老祖先们强多了!”

    “说得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吴永成也被胡云珍的这一席话,说得有些动容了,不管他是真心,还是作戏,有股老二杆子的劲儿,“胡书记,你放心,这事情,肯定不会让你坐蜡的。要是因为这个事情违反了政策,或者造成了工作上的被动,我就离开现在的这个位位,回家、老老实实当我的农民、种我家承包的那几亩地去。”

    “球,你们还不怕,我怕甚哩!也算上我一个,顶多闹不成,上级开除了我,我也回家种我的地。反正现在的这一点工资,还不如我在家里的时候,挣的零头多呢!”马柳平被这时现场的气氛感染了,把桌子一拍,也悲壮地来了这么一句。

    在现在的时代看来,那不就是一个村里精简几个干部嘛,用得着吓得那么厉害,就跟要上战场杀敌、一去就不回来,随时准备掉脑袋似地。那不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嘛!

    其实不然。在那个岁月里。干部问题是个政策性很强的问题,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大队,可以说这也是一根高压线,干部职数的增减,权利在县里、甚至更高的部门。“执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先就体现在干部政策上。

    虽说这个时候已经是改革开放了。许多事情,也不是铁板一块了。但上面没有开口,谁敢带这个头呀?况且。这精简干部,也不是什么的好事情,要得罪不少人呀!他们不干活光吃闲饭,那肯定是不假,可又不是吃的自己地血汗,何苦去惹那么多的人呢?!

    精简干部。出事、惹乱子,肯定是不会的。这个吴永成心里有数,他不会傻到自己拿着鸡蛋,去碰人家的大石头。刚穿越时,他不碰土地承包那根高压线,就是这个道理。他知道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得罪一些人,所产生的积极地社会效果,上面肯定是会认可的。说不定,这一步还会成为全地区、甚至全省的好典型哪!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