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一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什么病吧?那有这样安排的呀?公司跑业务不用原来的老人手,却换成清一色的新面孔,就是你想锻炼他们,那也得讲究个传、帮、带呀,哪能一下子就把这么重的担子,压在从来也没做过业务的新人们的肩上呢?!

    当时大家会上倒都没说什么,也是对吴永成一向依顺惯了,会议结束后,马林和公司的副总经理薛红跟着他到了他的办公室。

    “五儿,这一段时间咱公司的业务正紧,你把那些业务熟练的老业务员、都抽回来干什么呀?我还想再派出去更多的人手呢。我就不知道你到底想干什么?好嘛,说你想紧缩业务、收摊吧,可你又派出去一些生瓜蛋子,他们能做得了啥呀?”一进门,马林就憋不住了。

    薛红倒是没开口,不过他那眼睛里的疑问,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薛红到了鱼湾村已经几年了,在去年的时候,吴永成通过县委李书记,把薛红的工作关系,从原来历程县的那个公社食品站,转到了永明县的商业局,说是专业人才的需要嘛。

    的确,鱼湾村的这个贸易公司,虽然不敢说在全地区是第一的社队企业,但在永明县,那头把交椅可是坐得稳稳当当的。一年的纯利润就能达到二十多万元,比乡里、县里的一些国营企业效益也好,哪县里的领导们还能不吗?

    薛红调到永明县商业局以后,又被吴永成再次聘为顾问,不过那个“顾问费”嘛,那就得变个名目、悄悄的给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以工资的形式放,因为他现在是永明的国家工作人员。哪能两头挣钱哪?在那个时代,这可是绝对不行的:你无偿帮助社队企业搞展,那是你地风格高,应该受到表扬;要是你拿了人家的钱和东西。搞有偿服务,对不起,

    的铁饭碗放下再说。那时候的人们。是谁也不敢起那毕竟这个铁饭碗来得太不容易了,不知道还有多少人眼巴巴地盯着呢

    所以在薛红和村里表明态度:他是为了感激吴永成帮他调动、为鱼湾村白尽义务、不要报酬时。吴永成就让公司变通地多给他的老婆加班费以抵顶(自从薛红的家迁到鱼湾村以后,吴永成就嘱咐马柳平把他地老婆安排到贸易公司打杂)。毕竟薛红的家口大、收入少啊。

    对此,薛红更是对吴永成感恩不尽。他曾经对他的老婆说过:他地这条命、这辈子就卖给吴永成了。“士为知己者死”,这也是古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侠义风骨。

    此时,吴永成见他们两个都这么疑惑地望着自己,只好简单地做个解释:“我也是听到一个消息,近几年社会治安太糟糕,国家可能要采取大一点的行动。咱们的那些老业务员。这几年在外面呆的时间不短了,估计也有不少小毛病,年轻人嘛,那也难免。他们可是咱们公司的宝贝,我不想让在这次行动中。损失一个人才。这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消极保护吧。他们可是咱们公司的宝贝

    “那回来以后,让他们学什么呢?你走了以后。我可是连他们地培训也闹不了啊!”马林有点明白小舅子的意思了。

    “政治学习嘛,就学国家的《宪法》、《刑法》,还有咱村的《村规民约》。还可以让他们学报纸上的东西嘛,比如年十一月份有个叫张华地大学生,舍身救了一个社员;今年五月份,国家号召青年人向张海迪学习。对,还有今年三月份,广东省广播电台的一个记者安珂,见义勇为、赤手空拳和几个歹徒搏斗、英勇献身地事迹等,这些都可以学嘛!总之,通过这次的政治学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毛病,每个人一天一篇思想学习心得。”嘿嘿,这样就不怕他们坐不住了。一天一篇心得呢!要不他们在外面跑惯了,回来就怕一时收不住心,再在村里及附近搞出什么花花事情来。反倒又大大地害了他们。“严打”对花案可是判得最重地。

    “那业务学习学些什么呢?”薛红佩服地望着眼前的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