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四章 有点新农村的样了(中)

几步对了,吴永成突然又回过身子,对还站在那里愣地老妈说:“对了,妈,一会儿我四姐他们进来,你可别拉着我四姐的那个对象,说漏嘴啊!他们的关系我看还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呢!人家知识分子们地脸皮薄,别再闹得我四姐也不高兴了,啊!你听清楚了没有!!妈,我跟你说话哪!!”

    “哎、哎,知道了。

    妈当成三岁小孩了?!我这就到隔壁去叫你大姐和二去忙活你的吧。别让人家城里来地人笑话咱小地方的人,不懂得个礼”吴永成的老妈扯下了腰里围着的、那一块永远好像不离身的围裙,顺手擦了擦眼角流出的泪水,使劲地拍了拍身上并不存在的多少灰尘,冲吴永成挥了挥手,让他赶快去照应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吴永成嘿嘿嘿地笑了一笑,跑出去迎接李占林他们去了。

    ……

    “吴县长,你们的这个鱼湾村搞得还真是很有特色的呀!”

    吴永成跑出来迎到李占林他们的时候,他已经在马林和吴永丽的引导下,在路过的几家农民们的家中,顺便进行了一些调查研究。

    当李占林一看到吴永成的时候,就很高兴地对吴永成大声说:‘没有想到这个蚯蚓作为饲料的高新科研成果,在你们这个小山沟里已经搞了快十年了,真是了不起啊!”

    吴永成对这些赞誉早已经司空见惯了,所以听到李占林的感慨,也只是很有礼貌地笑着说:“我们搞得那些东西,也只不过比别的地方早了一段时间而已,这也实在是算不了什么。李组长,你今天刚来、也不歇一会儿、就开始着手调研工作,这种对待工作的敬业态度,倒是值得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们好好地学习、学习的。”

    “比起你们基层的同志们来,我们这些常年坐在机关办公室的人,那是享福得多了。到了你们的这个村子,看见咱们的老百姓们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多了,这也是我们这些搞农村工作研究的人们最大的一种欣慰。”李占林自内心地感叹道。

    沿着村庄中宽敞、平整的路面,在吴永成、马林他们几个人的陪同下,李占林对鱼湾村村庄的整体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指着道路两边村民们盖起来的新住房,不住地问吴永成和马林关于老百姓们衣食住行方面的问题。

    当他听马林给他介绍说、鱼湾村的老百姓们年人均纯收入,在一九八六年的时候已经达到了八百多元的时候,眼睛一下子就睁得大大的,用不相信的口气反问吴永成:“什么,在你们j省、你们梁州地区,也能有一个人均达到八百多元的村庄?”

    “这还算是一个保守一点的数据呢!”吴永成肯定地回答他:“因为像村子里的那个红枣加工有限公司,也是一些群众集资、和集体、港资一起筹资建起来的厂子,每年都要根据企业的经营效益来获取红利。但是因为还有一些群众,在那个企业中并不占有股份,村子里的支部和村委会认为,那也不带有普遍性,所以在计算人均纯收入的时候,就没有把那些群众们的红利计算在内。”

    “那,吴县长,你的意思是说,在哪人均纯收入八百多元中,企业的获利还没有计算在内,单单依靠群众农业种植和养殖的收入,就可以达到那个水平?”李占林又一次惊讶了。

    吴永成笑着点点头。其实鱼湾村的这个人均收入水平,还是狠狠地打了不少折扣的。这里面并没有吴永成的一点意思,都是村子里面的一些干部们,听从了村子里的一些老辈们搞得。

    “出头椽子先烂”这个道理,农村的老人们是深深地懂得的。他们经过、见过的也太多了。他们知道现在的这个政策很好,也非常拥护这个、让农民们解脱了饿肚子那个穷困年代的好政策。但是以前的一些朝令夕改的历史,也让他们变成了惊弓之鸟:他们太害怕失去现在的这种生活了。

    他们最担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