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下)

年级的、从都来到这个小山村的小学生。也是一样,她还没有等吴家妈妈把话说完,就拍着小手叫了起来:“啊呀。太好了、太好了。明天咱们就一起赶古会、去看耍猴,我还要把没吃过地小吃。统统地吃一遍。”

    小敏天真可爱地娇态,把院子里乘惊地吴家两位老人、吴永成的大姐、二姐等其他人,逗得呵呵大笑起来。

    这时候。吴永成已经把胡云珍送出大门外返了回来,听到吴家妈妈和小敏地对话。也凑趣问道:“爹,咱们永明县什么时候有了古会了?我这个曾经当过县长地。怎么还不知道有这一回事呢?!这个古会是源于什么时候地事啊?”

    吴有德老汉磕了磕旱烟锅。慢条斯理地说道:“你咱咱县里工作的时候。这个古会还没有正式恢复呢!你怎么能知道呢?!

    要说起咱县里七月地这个古会呀,那可有段时间了,我记得老人们讲过。‘古会’是从很久很久以前流传下来地那时候老百姓们们成年耕作,很少有时间走亲戚只有在农闲时,才能顾得上出去走走。

    咱这里的这个古会。基本上是从隔河那边的sx省流传过来地,时间一般是从农历地六月初六,一直到八月初四。

    老早以前的时候。这个‘古会’是以村庄为单位过的比如张村六月初六王村七月十五李村八月初四最集中的时间是六月十五至七月二十五这四十天里有时候一天四、五个村子同时过会。

    那为什么一定要放到农历六七月份呢说起来,这里边还有些道道呢

    一是这个时候麦子收完了晒干了秋苗也安上了就是种地秋季作物苗定了梁加了肥上了。就是忙罢了闲下来了走走亲亲拉拉家常看看朋友到了亲亲家里以后。相互问问今年夏粮收成咋样一亩地能打多少斤啦秋庄稼长相如何啊等等分享以下丰收的快乐所以这个古会也叫忙罢会

    二是过去村里的老百姓们家家户户地,基本上是钱、食都紧张,走亲亲是要带礼物地这时候夏粮丰收了用新麦子磨地面,蒸或烙上十几个馍(我们这里一般是十五个)五、六毛钱再买上一斤点心,那就是一份礼了。

    这个送馍那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晚辈给长辈送呢,就要送蒸地馍叫油塔馍再添上一份点心;

    长辈给晚辈就送烙地馍叫坨坨馍再买点水果。

    送礼用地家伙,那都是用竹子编地长方形地竹笼。

    就这点礼物下午回去时。礼笼内还得返回两三个馍几个水果叫礼尚往来不能空回。

    那时候待客也比较简单两顿饭早上吃长安臊子面下午炒几个菜蒸几个馍晚上生产队包上一场电影收成好地年头。唱一两天大戏那时候待客一家有几块钱就够了。条件好地户主们。最多也就是十几块那好还是烟、酒的价钱贵。

    到了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这个古会也就被当作‘四旧’给打到了。你哪能知道有怎么一回事啊!”

    吴家妈妈也深有感触地接口道:“是啊,这个古会也是近四五年地工夫。才又时兴起来。

    自打中央地政策好了以后,咱们农村也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个以前的老乡俗也就慢慢地恢复了。‘古会’也跟上了形势。

    这些年人们出门走个亲戚什么地,早就都不拿馍了都变成了烟酒水果营养品了。

    过去。咱老百姓们走亲戚,大多数人都是靠两条腿走路最多也就是骑个自行车现在你看看那个村过会一街两行停地全是大车、小车、摩托车地。”

    吴永成的大姐年纪比较大一点,她也对过去的那些事情有些印象。此时也插话道:“是啊。这现在的‘古会’和过去地意义一样可是里面的内容就变化很大了。

    在过去的时候人们一见面。说地也就是各家的柴米油盐什么的可现在大家见面,都是问今年能打多少粮食、来年准备盖几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