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一十七章 下乡打“虎”(上)

十年代初开始的农村各种达标活动,更使农民背上了沉重的负担,农民刚刚有所好转的状况,又陷入了困难之中。种田的比较收益减少,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减弱,农业的投入也日益减少。

    农民负担日益增重之时,也是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公共政策及法规不断出台之时:199o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通知》出台;1991年《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下;1992年国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民负担和劳务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下;1993年中办《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紧急通知》下;1993年中办《关于涉及农民负担项目审核处理意见的通知》下。这一时期,农民负担的增长与中央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是同时进行的,农民负担也与政策俱增。

    而这十几年中,随着改革进程的收入,农民负担也随之经历过了两个展阶段,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其分界线。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通过了《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分税制改革从1994年1月1日开始实现。

    这一改革也有自己的弊端,这一弊端在乡镇表现得极为突出。

    乡镇财政从2o世纪9o年代,就开始暴露出一系列严重问题。分税制改革后,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状况,有句俗语概括为:“中央财政很好过,省级财政也好过,地市财政也能过,县乡财政没法过。”

    分税后,税费征收按先中央后地方,中央拿大头,地方拿小头;中央将一些优质税源收为直管,省市依次效仿,因此,中央、省市财政较为充足,而县乡财政非常紧张。乡镇财政赤字增加,乡镇作为基层政府运转失灵。要维护政府的运转,向农民转嫁负担成了唯一可行的选择,因此,农民负担节节攀升。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并减少农民税赋、确定农民应承担的劳务、精简机构和人员、财政转移支付和限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

    从政策实施过程来看,农民负担的增减交替进行、农民负担增也政府减亦政府、农民负担项目日益合法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制订多、落实少。

    吴永成这两年一直致力于精简冗员、展地方经济,目的也是从根本上为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而做一些铺垫。

    但即使是这样,桓毕地区经济落后的局面积重难返,又岂是两年的工夫能扭转过这种颓废的局面的?!

    “也可能有的同志觉得我这句话打击面过大,伤了下面同志们工作的热情。”吴永成稍微停顿了一下,继续尖锐地批评道:“从大家刚才的汇报中,我没有听到那个县,在减轻农民负担方面拿出了什么实质性的举措,只是把中央几个文件中的精神,改头换面地变了变,搞一些文字游戏,这就能切实地减轻农民负担吗?!这说明大家对这方面的认识,还是很不深入的,我们不少的干部,从根本上就没有认识到减轻农民负担的重要性!”

    “同志们啊,吴书记提到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啊。”坐在吴永成身边的路兴民及时地插话道:“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们多次提到,农民负担过重是‘三农‘问题的集中体现之一,是摆在政府面前的一个沉重的问题,因而到了必须深入认识,并需要入手着重解决的一个重中之中的问题啊。”

    在血铅中毒事件之后,路兴民看到吴永成一反前态,把工作重点也放到了亲自主经济上面之后,也看到了他亲自出马,为桓毕地区拉来了几个重量级的项目,心中不仅没有被边缘化的感觉,反倒心里沾沾自喜----不管这些项目是谁拉来的,但他路兴民却是主管全区经济的主要负责人,桓毕地区经济的增长,功劳却是要记在他的名下的。

    果然在今年第二季度全省经济各项指标排名时,因为桓毕地区一跃成为全省增长最快的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