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三百五十四)来他个“夹馅饼”

到重大失败后,俄军意识到了中**队的强大。就象孙纲估计的那样。损失了大量火炮的俄军开始后撤,退出了中国的国土。到自己的后方修整,准备在开阔地带向追击地中**队动反攻,但没想到中**队收复了故土,攻占了黑龙江附近地铁路沿线之后,就停止了前进,开始就地转入防守(因为兵力不足)。让俄军想在开阔地带用哥萨克骑兵和步兵同中**队决战的战略成了泡影。

    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即海兰泡,俄国人给起地这个名字意思是“报喜城”)和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被中**队攻克后,缺少重炮的俄军已经被中**队的强大火力吓破了胆,没有敢贸然动反攻,而是向国内求援,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派已经在远东的6军大将阿历克谢.库罗帕特金率军前来协助远东总督阿历克谢耶夫指挥对中国的反攻,库罗帕特金已经到任了,集中了所有的哥萨克骑兵编成了一支骑兵军,并把能搜罗到的火炮都集中在了一起,当听说中**队主力正从海6两个方向围攻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港内的俄国太平洋舰队损失惨重时,库罗帕特金担心这个俄国在东方的最大军事要塞有失,所以便率军向南下,援救太平洋舰队,但现中**队突然间放弃了对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的进攻,俄国人猜测可能是中**队没有了后援,所以就壮着胆子动了反攻。

    俄国人从中国人最后几天那“微弱”的炮击判断,中**队的炮兵已经没有多少弹药了,而且据俄国侦察人员现,中**队的指挥中枢已经撤到了“尼科利斯克”(就是双城子),所以远东总督阿历克谢耶夫不顾库罗帕特金的劝阻,不等炮兵赶到就让哥萨克骑兵军先行一步,趁中**队立足未稳之时攻击中**队,结果就生了刚刚的战斗。

    据说库罗帕特金分出一部分兵力牵制黑龙江方向的中**队,自己正率领炮兵和步兵往这里赶呢。

    军官们知道后都有些吃惊,俄军来势凶猛,这是想要一口吃掉他们了。

    俄军哥萨克骑兵刚才的进攻,完全是因为阿历克谢耶夫的愚蠢,使哥萨克骑兵军遭受了一场可怕的“大屠杀”浩劫,如果俄军的炮兵过来的话,恐怕就要有麻烦了。

    孙纲倒是不太在意俄军的炮兵,据他所知,这个时候的俄军每个师的炮兵“理论”上最多有不到7o门炮(每个师6到8个炮兵连,每个炮兵连8门炮),听上去很是强大,但实际上根本达不到这个数目,而且俄军装备的大都是老式火炮,新式的普提洛夫76毫米射炮需要19o2年才能生产出来装备部队,而且远东俄军的火炮大都在哈尔滨保卫战当中被段祺瑞用“炮兵决斗”解决掉了,那次“炮兵决斗”其实也幸亏了左宝贵的英勇抵抗让俄军暴露了炮兵阵地,不然,在错综复杂的战场上,想把敌人隐蔽的炮兵阵地“揪”出来并加以消灭,其实是很困难的。

    俄国的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没有修完,俄军在短时间内已经根本没有办法再得到同样数目的火炮包括弹药和补给了,现在俄国炮兵的力量,根本达不到在哈尔滨城下时的水平。

    再说了,那6门3o5毫米口径重炮还有部分炮弹,因为笨重难移,段祺瑞为了能让炮兵快机动,没有带上这些巨型攻城炮,这些重炮也随着孙纲的装甲列车开到了双城子,如果俄国人敢来的话,正好派上用场。

    而且,孙纲其实是担心俄国人不来。

    如果俄国人为了包围消灭自己,向双城子投入主要兵力的话,自己就可以牢牢的把他们吸引在这里,利用城市阵地、装甲列车、大炮和机枪,死死的拖住他们,然后再让段祺瑞他们赶来,在俄国人的背后动攻击,象夹馅饼一样的把俄国人消灭掉!

    如果战役目的达成,即使不能全歼俄军,也会给俄军造成极大的伤亡,这样一来,远东的中俄双方的军事实力,就将彻底扭转过来,由原先的俄国强,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