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三百八十)来自于最高统帅部的命令

鹏有些遗憾地看了看机翼和机腹下同样空空如也的僚机,自言自语的说道。

    “老大‘飞熊’中队来了”有人在内部通讯频道里大喊道。

    “**这个时候来抢老子的生意”王鹏飞快地转头看了看四周,立刻看见了远处世哲学冲出云端的一架架造型怪异的轰炸机,嘴角现出了一丝笑意。

    虽然嘴上骂得凶,但他看见这些机首和机尾各有一个螺旋桨的“飞熊”式轰炸机出现时,还是感到很高兴。

    在中国攻击机群向美国航母舰队主力发动猛攻时,遭到了美国战斗机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中国攻击机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突破美国战斗机的拦截线,而在进攻美国航母时,攻击机群也损失很大,虽然接连击中了多艘美军舰艇,但这样的伤亡,对于横扫太平洋的中国海军航空兵来说,只有珍珠港攻防时的激战可以与之相比。

    而现在性能优异威力巨大的“飞熊”式中型轰炸机的及时出现,无疑将大大缓解中国舰载机群的压力。

    “飞熊”式中型轰炸机是“凤凰”航空工集团研制生产的新式飞机,华夏共和国武备部长史司博士曾亲自参与设计,华夏航空界的著名设计师冯如博士和“凤凰”集团的首席设计师郑重博士也参加了研制,并做了大量的工作。“飞熊”式轰炸机可以说是汇集了华夏国内众多名家设计师的大手笔,一经出世就轰动了华夏军界。

    为了赢得空战当中的优势,中国的每一位飞机设计师都在绞尽脑汁地追求更高的速度。一个很自然的做法就是增加发动机的功率。很快,原来轰炸机专用的超大功率发动机纷纷装备到了战斗机身上,与此同时,一些中国设计师还开始尝试用增加发动机的数量来提供更大的动力。这些试验型飞机多按常规布局将多个发动机横向排列,由于这样做会扩大飞机的总体迎风面积,阻力增加不少,有些得不偿失。此外,如果一边发动机失效,还将对飞机的平衡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这并不是一个最佳的布局。

    能不能打破常规,找到一种既能安排两台发动机,而飞机阻力又不会增加的布局呢?富于创新精神的华夏飞机设计师们很快便找到了答案----把两台发动机纵向配置在机体中轴线上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飞机保持单发较小的整体迎风面积的同时,又具备双发的强劲动力。

    在接到武备部研制新型轰炸机的标书之后,“凤凰”集团研制了多种方案,其中一个在机头以常规方式设置一台发动机驱动牵拉螺旋桨,在后机身以第二台发动机驱动机尾的推进螺旋桨的项目引起了武备部长史司和众多飞机设计专家的注意。为了进行可行性验证,“凤凰”集团特别制作了一架试验机进行相关测试,它的成功试飞证明了这种后置推进方式以及传动组件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鉴于试飞结果反映不错,并且尤其是被史司看重的是,该型飞机可发展为能适应各种作战要求的多用途战机,根据不同的作战要求,该型机机可灵活地改装成战斗轰炸型、高速侦察型、夜间战斗型和重装拦截型等不同型号。该型飞机最终定名为“飞熊”系列。在史司的要求下,武备部拟定了到1944年末制造500架“飞熊”的生产计划,到目前为止,用于战斗轰炸型的“飞熊”已经有300架入役。

    王鹏上校透过座舱玻璃,看到了一架架直扑美国航空母舰的“飞熊”,以及为他们护航的“绝天”式战斗机,他紧紧地盯着下面冒着浓烟的美国航空母舰,等待着它遭到毁灭性打击的一刻。

    此时,在“蒙大拿”号舰桥上的尼米兹也举起了望远镜,注视着这种机首和机尾各有一个螺旋桨的轰炸机扑向“勇猛”号航空母舰。

    尽管遭到了重创,但“蒙大拿”号的动力没有受损,在发觉“勇猛”号处于危险当中后,舰上的美国高射炮手再次开始了狂热的射击,试图拯救“勇猛”号。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