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一千四百二十四)纠缠的时空

的清醒了过来。

    对他们这些曾经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战士来说,长期在战火中熏陶出来的本能已经把他们锻炼得象野兽一样敏锐,从刚才看到的痕迹判断,林郁青和夏科拉都明白,那是躲入丛林中不肯投降的美军溃兵(也可能是英澳新军队)干的。

    在澳大利亚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根据澳大利亚战区盟军最高司令麦克阿瑟上将和澳大利亚总督的命令,在澳大利亚同华军作战的美英澳新荷五国联军向华军放下武器投降,但由于澳大利亚战场广阔,一些没有收音机和无线电台的盟军没有能够及时的接到投降命令,还在继续坚持战斗,并且对华军的劝降不屑一顾,有的地方还出现了杀害华军劝降使者(都是澳大利亚俘虏)的事。对于这些人,华军只有采取一个办法----人身消灭。

    在华军的清剿下,这些盟军的残兵游勇全都放弃了阵地,转到了茂密的丛林里面,同华军打起了游击,但由于他们在此之前已经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因此游击战也没有能坚持多久,不久,澳大利亚各地均宣告平定。

    虽然澳大利亚现在已经成了中国的一部分,但躲入丛林当中的败兵们并没有被消灭干净,这些为数很少的人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经常袭击居民区,抢夺食物和武器,而驻扎在澳大利亚的华军士兵和从本土迁来的华人居民不得不为保卫自己的生命财产和家人的安全,将他们象猎兽一样的实施捕杀。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在这里扎根的华人家庭,全都拥有自卫枪支,而且很多都是军用枪的原因。

    此时的林郁青和夏科拉都把耳目放机灵了,精神也打起来了。他们一路走过去,轻巧无声,每一步都是脚跟先着了地,脚尖才轻轻落下,就象在丛林作战时那样。他们在草丛中穿缝觅隙,尽量减少沙沙的声响。在十几米之外,是决难发觉有人在悄悄走来的。可是尽管如此,他们行进的速度还是不慢。两个人在海军陆战队参战多年,仗着丰富的实战经验,下脚宛如爪子抓住地面,踩不到碎石枯枝,着地又是那么把稳,没有一丝声息。如果此时有人看到他们的行动,就会惊异的发现,他们的动作简直不象是人,倒是更象两头走兽。

    两个人小心翼翼地顺着小径穿过小林子,向山口里头走去。小径有好几百米长,穿过的林子树丛不算太密,还称不上是丛林。

    右边,穴河山的岩石峭壁早已拐了个弯,跟他们行进的方向又成了并行之势。左边则是几座陡峭到近乎壁立的山岗,山岗又猛一下子冲天而起。两边崖壁之间的夹道约有两百多米宽,宛如两排摩天高楼中间夹着一条上坡的大路。夹道高低不平,有隆起也有坑洼,有大圆石也有荒土墩,岩壁上到处斑斑点点,那是缝隙里钻出的一簇簇斜树,好象水泥裂缝里长出的野草。这里完全是一派荒凉、清冷的景象。林郁青本能地估算了一下方位。

    两人顺着夹道朝里走去,山里乱石纵横,一片芜杂,他们走得很小心。过了几百米以后,夹道向左一折,然后重又向右一转,顿时显得狭了好些。

    又过了一个拐弯,出现在面前的竟然是个小山谷。两边崖壁紧逼,中间堵着一片小树林,把口子全占满了。靠右边,就在那岩壁插入夹道的地方,有一条带状的浓影,林郁青想都没想,一下子就悄悄绕过了岩石,伏在地上,手膝并用,快速地爬过去,连脸都没敢抬一抬。

    此时夏科拉站在那里侧耳细听。起先什么声音也听不见,于是他就用手拨开丛杂的矮树,小心翼翼跨出了一步,半晌才又一步、一步地慢慢往里摸。忽然,他的脚踩上了一片平实的泥土,他连忙用脚底探了探。随即又跪下来用手摸了摸,还摸到了旁边一棵矮树的小叶子。地面是给踩平的,矮树也给踩倒在一边。

    原来这是一条新踩出来的小道。

    此时在不到10米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