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九十二回 钱

算是全都流入了幽州境内那也不应该被糜竺等人这么快地现。可问题是幽州的财政收入和其它各地都不相同。主要的就是靠刘明名下的各处产业收入和商税来支撑的而刘明就是幽州地面上最大的官商所以袁绍的那些铜钱几乎都是流入了刘明的口袋。那糜氏兄弟那还有不知道的。

    本来刘明在回来之前就接过糜竺的报告早就认为这是一件大事了。可刘明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事情展到了今天竟会如此的严重。而那糜竺这回详细一说刘明先想到了就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假币随后想到的就是垄断政策。

    可这些问题别说刘明了就是刘明所处的现代那会儿那也不是是个人就能解决的。要是说在社会全统一的状态下如今刘明的官位也不小了互相说说背不住还有个转机。可现在袁绍明显是和刘明对着干那袁绍肯定不会给刘明这个面子了。

    可问题是这件事刘明还不能不理。如今的损失幽州虽然还不在乎可长久已往那问题可就大了。那等于是拿幽州人民的血汗去供养袁绍的军队。此消彼长幽州的经济实力会越来越弱而袁绍那面却会却来越强的。

    而且幽州的收入说白了其实就是刘明的个人收入。刘明当这个幽州牧以来不仅没赚到多少俸禄反倒是一直在贴钱。就像幽州的那个农税来说刘明为了安置众多的流民同时为了提高幽州粮食的产量那一直都是农无税的。而像其他的如城门税等等那也都是少得可怜或者说是没有。只在幽州对外的一些城市才有所谓的关税幽州境内都是统一税只要在一个地方交完了那他就可以在幽州境内随便走了。

    当然了刘明如次贴钱那也不是没有利益的毕竟刘明还是得到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力而且刘明当了幽州牧之后刘明的那几个垄断产业如美酒和纸张等等的规模也越的庞大了。就连刘明的那几家报社也是给刘明创下了海量的收入。而且刘明的那些产业也是刘明的各种免税政策的既得利益者。而且早先刘明在钱多的数不过来的情况下。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反正都是自己的嘛。而刘明手下的那些官员更是认为连天下都是刘明的刘明的产业和幽州的产业又有什么区别?所以一个个也都心安理得很。

    所以说如今刘明的税收主要就是商业税。而刘明主要收入就是刘明名下产业的收入和商业税的收入。可如今由于渤海袁绍弄的那一手商路不畅刘明的税收大减刘明产业下的东西卖不出去收入也是大减。卖出去之后收进来的又是假币同样是损失大大的。这刘明能不急嘛。

    刘明一时无计可想心中恼恨那个袁绍怎么变聪明?而刘明这一不说话。底下更是鸦雀无声了。

    而这时贾诩看到刘明如次烦恼自觉地这内政之事理应自己来为主公分忧。于是站起身来向刘明进言道:“主公。这袁绍之策。属下到有两个不成熟的计策可供主公参考。还请主公抉择。”这贾诩由于有了昨天的前车之鉴后说话都婉转了不少。

    刘明一听挺高兴这么难的事情这贾诩竟然都有两个办法来解决。真是奇才呀!连忙高兴得说道:“文和无需顾虑快快讲来。”

    贾诩尊了声:“是。”然后斟酌着说道:“以属下见那袁绍所使之策非王道也。而那向袁绍进献此计之人也必定是和袁绍有仇而暗害袁绍也。”

    刘明听得有些不明白连忙追问道:“文和此言何解?”

    而此时在一旁的郭嘉和荀彧等人则有些恍然的样子。

    贾诩不慌不忙的说道:“主公。那袁绍行此策虽然可以获一时之利短期内大量的聚集财富。可袁绍阻碍商路的同时他那渤海也会使行商之人驻足。每个在渤海吃过亏的商人也必定会因此绕路渤海。不会再从渤海经过。同时这些商人也会把渤海的名声告语同行得知。长此以往袁绍那渤海必定会商业萎靡。从此一蹶不振。而袁绍私铸铜钱虽然暂时解决了军费的问题。可他的根基不足。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