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回 迁都
闻曹操此问董昭坦然而笑道:“昭知轻重。将军无须挂念。”
曹操这才放了点心。逐以天下大事相询。看看董昭的谋略如何。
结果董昭一点也没含糊仍旧不慌不忙地说道:“将军兴义兵以除暴乱又迎接天子还朝此乃五霸之功也。但将军的内忧外患皆不在少数。于内诸将、群臣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于外诸侯环绕西凉董卓幽州刘明皆为比邻。犹如猛虎伺伏于侧。且司隶连年荒芜旷地千里人烟稀少。大军驻留于此唯仗兖州供给所需。此军粮消耗庞大也非长久之策。故此将军今若留此恐有不便。惟有移驾驾幸许都方为上策。只是如今圣上新近还朝天下诸侯皆来朝觐如今骤然迁都恐众心难安。”
说到这里董昭沉吟片刻才决然说道:“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决计之。”
迁都。那早就是曹操谋事团的计策之一。只是不如董昭考虑的那么周详罢了。毕竟旁观者清。而曹操的那些谋士包括曹操在内早就快被短缺的军粮问题给逼疯了。而此时董昭点出来的董卓、刘明地盘离洛阳太近那就更令曹操不安了。召集了天下诸侯前来朝见皇上又如何?皇上是从董卓那里跑出来的那董卓怎么可能前来朝觐皇上。而那刘明若是来了。以刘明如今拥有冀州而和洛阳缩短的距离再加上幽州铁骑的度那还不是随时可以把刘明接应走。并且围困洛阳。那样的话。自己岂不是为他人作嫁了。
此时曹操先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随后又为了看出了危机而高兴。
高兴确实是高兴。曹操听董昭说的如此对路那真是心怀大悦。曹操站起身来上前两步拉住董昭的手笑着说道:“此吾之本志也。但大臣在朝王允杨奉等人皆是救驾有功之人。有恐此事难成。”
不能不说曹操的交际手腕确实不错。尤其是曹操对于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关系掌控的更是精准。只是简单的上前两步。立马也就拉进了和董昭之间的密切程度。
最少董昭此时就觉得曹操真没拿自己当外人如此机密的事情也和自己商量、请教。
为此董昭也回报曹操道:“此事易也。王允、杨奉护驾归来王允得以受圣上嘉奖以当朝太傅表之。而杨奉所图不遂被夏侯将军所替尔。这杨奉时有怨言。将军可修一书与杨奉先安其心。以牵制王允。再明告大臣以京师无粮欲车驾幸许都近鲁阳转运粮食庶无欠缺悬隔之忧。大臣闻之当欣从也。”
曹操觉得这个主意确实不错如此说当然不会有人反对迁都。只是这样一来不是也同时把自己军粮短缺的问题暴露了嘛。曹操谨慎的向董昭问道:“若诸侯闻我军无粮前来相犯。我等如之奈何?”
董昭微笑道:“虚则实之实则虚之。”
曹操那也是军事大家玲珑剔透的主。当然也就一点就透了。如今自己都明确无误的告颂别人自己因为没粮才迁都到许都的。那别人当然会顺理成章的认为只要自己到了许都那自己军粮短缺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此一来就是自己军粮短缺的消息泄漏了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危害了。
曹操大喜。逐与董昭畅谈。
待二人尽兴董昭谢别之时曹操执其手说道:“凡操有所图惟公教之。”
董昭满意的称谢而去。
转过天来曹操就董昭之提议与众谋士密议迁都之事。
许攸说道:“如今董卓新败刘明之手断无力可犯我领土。可使他人上表免国贼董卓相国之职表将军任之。当今圣上受董卓挟持多年必无不允之理。如此一来将军持群臣之牛耳可便于话事尔。”
计议一定分头行事。以曹操如今在洛阳的实力自然很容易就取得了丞相的官位。
可巧此时侍中太史令王立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私底下跟接替刘虞的新任宗正刘艾说道:“吾仰观天文自去春太白犯镇星于斗牛过天津荧惑又逆行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