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七十五章 平衡

    第一百七十五章平衡

    洪武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七。大雪罕降,整个金陵城掩埋在漫漫雪花下。皇城里一片琼楼玉宇,城郭外护城河凝了一层晶莹的冰霜,远郊上莽莽苍苍的钟山也显得更加雄浑壮丽。第二天,钦天监官员拟奏上表:瑞雪吉兆,天佑大明。

    朱元璋龙心大悦,欲与诸子共庆。

    是乎,朝官又奏:九王远赴藩国,上卫国家,下安生民,乃圣上为公舍亲之举。今时国泰民安,天下大统于明,又有皇天眷祐示祥瑞,当祭祀先上,阖家共聚,以慰皇家天伦。

    百官纷纷附和:以慰皇家天伦。

    朱元璋沉吟思索一番,便于二日后做下决定,留九王度新年,冬至祭祀先上。

    转眼到了二十二日,冬至。

    冬至这一天,自汉代以来。皇室都要在冬至日举行庆贺大典,宋时仪式尤为隆重。今年因大破北元皇室,元主脱古思帖木儿被杀,朱家天下进一步巩固,朱元璋欲与宋代相同,大肆庆祝一番。于是,便率藩王皇子、文武百官至圜丘祭祀,待祭过皇天上帝,受百官三跪九拜后,方是礼成。

    在民间,冬至日是祭祀祖先、阖家相聚之日。在皇家也不例外,祭毕,朱元璋遣散百官,至晚间共享家宴。

    此时天色将晚,铅云夹杂暴雪压迫着上空。

    长路漫漫,大雪纷飞,一支黑衣铁骑护着一辆马车在街道上行驶,道路两旁林立的商铺紧闭,却是人烟稀少。这里是皇城脚下,理应热闹繁华,只是冬至前后街市闭市三日,所以平日熙熙攘攘的街道上,才至如此冷清的境地。

    仪华坐在马车上,车门窗户掩的严实,炭盆火炉燃烧正旺,烘得车内暖如春天。只是她素不喜这种憋仄之地,又厌炭火烧得空气干燥。即使炉火旁放了姜水、燃了青松,也让她难以心平静气。朱棣却是安享这片刻的闲适,他今日天未亮就去了圜丘,在寒风暴雪下跪了快两个时常,再快马加鞭赶回府,饶是他时常风里来雨里去,也稍有吃不消。现在靠在翻毛皮上,围着炭盆闭目假寐,实为美事。

    回眸瞥了一眼,见朱棣头靠车壁,浓眉时蹙时松,料是正自顾凝神思索,仪华也不愿打扰他,遂撩起右窗帷幔一角,打发进宫路上的无聊。

    如柳絮纷飞的窗外,是一列驾马的黑衣铁骑,他们外围的街道除了零零落落的商旗,在寒风中迎风招展,却不见半个人影。这般看着,未免无趣,仪华正意兴阑珊要放下帷幔。忽见白茫茫的视野下,恍恍惚惚出现两个小黑点,顿时稍提兴致,定睛看去。

    待马车渐渐驶进,那两黑点已呈现目中。

    一个插着蓝布旗杆、上大书“药”字的铺门下,一个衣衫褴褛的妇人怀抱着一条半旧不新的短褥子,艰难的靠在门板上,死命的拍打着门板,神情满是凄惶。因是隔的远,仪华看不清毯子里抱的什么,也听不清妇人在喊些什么。正犹自猜想着,马车又进了不少,前方的情形也跟着变了。

    只见紧闭的门板忽然打开,出来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子,男子缩着脖子、搓着两只手,一脸恶狠狠的对妇人骂咧着,妇人神色越发凄惶,竟一手抱着毯子一手拉着男子的裤腿跪下。男子不耐烦,一脚踢开哀求的妇人,妇人是体弱无力之人,不堪这一脚滚在地上,怀里的毯子也顺势散开落地,一个大约周岁的孩子翻落在雪地上,“哇”地一声在寂静的街道上哭嚎。

    “啊!”一声短促的低叫,消失在仪华紧捂朱唇的手心间。

    “怎么了?看见什么了?”朱棣欺身上前,低低的声音在耳畔响起。

    仪华闻声转头,他灼热的呼吸微微拂过耳垂,她身子颤了颤,望着朱棣疑问的面庞。心中几番挣扎,终是牙一咬摇头道:“没什么。”

    朱棣看了一眼仪华犹在挣扎的神色,又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