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二百四十一章 定局(下)

    第二百四十一章定局(下)

    仪华乳母冯氏的坟地就在灵谷氏附近,出游自然选了灵谷寺下榻小住。

    这座历经八百年历史沉淀的古寺,四下青松环绕,远离凡世尘嚣,身处其中,不觉烦恼尽去。自他们在此小住下后,早晨听着古刹钟声而醒,上午带上几名扈从登高踏青,近午时天热回寺,下午又听寺中高僧论禅讲佛,至傍晚通幽曲径间。

    这样的日子简单而充实,仪华享受着此中的生活,犹是在看见朱棣心绪渐平和了,她更感念这难得的浮生若梦的几日。甚至还忍不住一个人臆想,熙儿几兄妹与他们一起生活在此的情形。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一晃就临近太子下葬的日子。

    这日午睡起身,听禀主持大师因事不能来叙,仪华见窗外新雨初停,外面暑热消散不少,空气也格外清晰,便从榻上微微抬起身,只手支颐,偏头望着朱棣笑道:“雨后空气新,就去山后的石子林逛一逛。”

    朱棣还阖眼躺着,看似没有睡醒般,听了仪华的提议,他半掀了下眼睛,又闭眼含糊道:“好。你先去里间梳洗换衣,我在外这等你。”

    仪华听过,也不管朱棣似醒非醒时的应付话,下榻就去里间梳洗换衣。

    没让盼夏进来服侍,自坐在妆台前对镜梳妆,略挽起午歇放下的青丝,插上一只白玉簪子于髻中,就往外间走去。方行门口处,忽听一个陌生男子的声音道“属下告退”,她当即止了步子,在帘后停了片刻,直到确定男子离开后,才撩帘而出。

    一出里间,见朱棣愁眉深锁,仪华不及思索便问:“出什么事了?”说话间,走到朱棣坐着的一张八仙桌旁,目光自然地落在他紧拽信纸的右手上。

    这一看两个斗大而醒目的字体,一刹那落入仪华的眼里,惊得她猛吸一口凉气,心中暗悔失言不已。

    朱棣听到抽气声,握拳的手关节似响了响,随即慢慢松开手道:“看见了吧,就是----”

    “王爷!”仪华骤然提高声量,一手按住朱棣手背,抢先一步急切道:“不是您不足够胜任那个位子,只是……一切已成定局。”她声音渐渐低下去,隐有无力。

    “难为你一开始就看清。”沉默片刻,朱棣抬头不咸不淡地赞了一句,伸手拉了仪华在一旁坐下,复又神色莫测地看了一眼信函,凝视仪华道:“其实自年前父皇惩罚秦王那次,我已隐约猜到父皇将立允炆侄儿为皇储。”

    仪华任朱棣拉着坐下,乍一听朱棣说言,当下不解道:“那为何还会……?”

    “大概是不甘心吧。”朱棣放下信纸,看向仪华自嘲一笑。

    仪华听得有些不解,却也不追问,毕竟每个人都有不愿向他人揭起的疮疤。

    朱棣没听到仪华问下去,却见仪华关切地看着他,不由淡然笑道:“无妨,不过是旧时的琐事罢了。”口里是这样说,那涩然之色,却已浮现在眉宇间;他闭上眼睛道:“天家之人,说从没想过那个位子,必然是不是真话,至多是不敢想罢了。我自不能免俗,尤其是近年来颇得倚重,又是仅被招入京的五王一位,再念及自古以来无立孙不立子者,也就怀了几分期盼上京。可入京才知,父皇召我等入京,不过是权宜之计,为了他属意的人位子坐得更稳更名正言顺,就起了放纵之心,看父皇能做到哪一步。”

    最终,朱棣仍没有据以实告,但能说到这一层面上,已属不易。

    而朱棣言语中,对亲父偏颇的介怀,她虽能察觉出一二,却难以言表。

    于是仪华也不接话,只是再次覆上朱棣的手,静静地等着他缓解情绪。

    朱棣终究不是一般男子,又或许是他倾吐了心中不快,仅仅沉默了片刻,他忽然睁眼看着仪华,眼中看不出喜怒,道:“若有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