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十七章 冥思苦想

当楼市危机爆发时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呢,这才是一直以来真正困扰王重阳的问题。

    假如纯从商业利益的角度出发,这些游资和热钱是不会允许楼市暴跌的,真的那样他们的损失会很大,但是也不排除一些国家和组织专门针对中国脆弱的金融体系。开发商的楼盘卖不出去就没有钱来偿还银行贷款,这会导致整个银行资金链条的断裂,这时一旦社会上出现谣言必定导致挤提风潮,很有可能一夜间国有银行就会倒闭。王重阳不知道国有银行到底有多少呆账坏账,但是可以肯定那是一笔天文数字,否则近年来不会用所谓的跟国际接轨的缘由巧立各种收费名目,目的就是为了尽量的消除坏账。但这绝对不足以应对挤提风潮,事实上现在银行的银根已经吃紧,各地的楼市价格都开始松动就是一个证明,银行在催开发商还钱,其实不仅仅是建筑行业,整个社会似乎都在酝酿一场通货膨胀,这是企业想将危机转嫁给百姓的结果。

    对于这场危机政府和企业好像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只简单化的将目光局限在房地产上,对于中国来说1.2亿的空置面积也许算不得多,十二亿庞大的人口基数消化这些住房不是难事,平均下来十个人才能分到一平米。

    问题就再这儿,中央政府不断的给房地产降温,但是各利益集团却在鼓吹中国的房价还在合理范围内,目的无非就是让老百姓买单。王重阳前期在宏安所做的将利润降低至5%就是为了向所有开发商表明,房价维持在这个水平才是合理,并且做出示范这样的价格是很有市场的。奈何人的贪欲总是没有边际的,宏安所做的暗示很快就被同行当作是逃离市场的笑料,并对政府托市的能力报以强大的信心。

    信心,信心来源于实力,就像凯瑟琳所说要看你有多少底牌可出,王重阳望着窗外大街上熙熙攘攘,综合分析政府托市的能力到底会达到什么程度。

    就先拿土地这个政府能托市最有利的武器来说,由于土地是全部垄断的,似乎政府可以通过控制土地的供应量来托市。而实际上却不是这么回事。减少土地供应也许几个月内可行(国家已经开始行动了),但是根本无法长期实施。现在土地的审批权是属于地方政府的,减少土地供应等于直接减少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而各级地方政府几乎全部是负债运行,现金收入减少会无法维持资金链。

    减少土地供应提高地价也不是好办法,抬高了地价卖给谁?开发商不会送钱给地方政府。同时,减少土地供应就较少了开工的工地数量,与建材和施工相关的所有税收都要成比例减少。地方财政如何能答应?所以尽管土地是全部垄断的,但是土地供应不会减少,除非地方政府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源源不断地资金注入。

    这源源不断地资金从哪里来呢?税收当然是一个,但是税收根本不足以支付财政支出。在政府垄断全部银行的情况下,可以源源不断地强迫银行给自己注入资金。而外资银行的进入又切断了这一来源。剩下的选择就是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现在中央禁止发行,即使以后放开,发行债券能够支持的时间也很短。因为以前借银行的钱可以不还,借老百姓的钱必须到期连本代利归还,否则会发生什么不用说都知道。所以债券也只能一时应急。

    分析完土地再分析银行。银行以前可以充当政府和开发商的提款机,可外资进入之后就再也不能充当了也。不仅不能从银行提款,政府还必须给银行注入资金以帮助他们应付外资银行的压力。中央政府要照顾四大银行,地方政府要照顾各地的商业银行。否则发生了挤兑风潮那是谁也管不住的。因此,银行只能增大政府维持资金链的难度而不可能为其托市服务。

    至于媒体,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等于已经逐渐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所谓的舆论导向只不过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罢了,人人都能在网上造新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