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21章:迁都

人以鬼怪、长生妖言惑之,当今皇上圣恭独断,乃英明有为之主,怎会被你等所惑?”王闿运白了无涯子一眼,继续道,“眼下江南百业俱兴,各省百姓仰天皇恩,无不翘首以盼皇上坐镇天京,臣等认为皇上返回天京都城,正是深思熟虑,安定天下之策,内阁众臣并无异议。”事实上王闿运早就认为应朝廷应该返都天京了,但是他的出发点却与皇帝所想的有些不同,江南工商业的快速发展,令皇权的统治在江南面临着被削弱的危险,特别是皇帝起家的苏南地区,近来时有异端杂说兴起,新兴的工商业主对于权力地渴望也越来越迫切,种种迹像让这位帝国首辅非常担心,在他看来,如果皇上决心把江南建成一个国内经济发展的样板,那应必须要保证这个样板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否则一旦失控,那必将引起整个国家的动荡。

    “好啦,眼下北方已定,蒙古不日也将派使来朝,从今起国家的大政方针将从对外用兵转移到国内建设,而江南则是帝国振兴的希望所在,朝廷中枢应当回都天京,安定天下,首辅说得不错,得民心者得天下,国家地长治久安不在于什么风水异说,而在于朝廷是否能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只要朝廷始终如一的坚持这一点,那帝国就一定能够万世长存。”王财看了看殿内的众臣,缓缓道,“这次回都天京后,朝廷从上到下都要认真的体察民情,为什么工商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社会财福的快速积累?为什么江南会有这么多新兴的会党?铁路与电报到底给国家带来了哪些便利?议政会的设立到底对于政策的制订有哪些利弊?这些问题是各位以前所没有遇到过的,我想只有你们亲自参与到其中,才能真正明白江南现在所发生地一切到底对帝国好在什么地方,坏在什么地方,才能真正制订出适合百姓需要地政策来,才能真正做到顺乎民心,顺乎天道,朝廷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老百姓心中地,帝国政府要做社会变革的参与者、推动者,而不是让变革来束缚我们自己的手脚,那样最终会让帝国走到终点。”

    “皇上圣明!”一直站在大臣中间的容闳与洪仁玕激动不已,王财的这番话其实就是清楚的表明了帝国最高首脑对于推动民主改革的支持,建国后几年来国家的政策始终跳不出皇权的圈子,固然有内政外交的原因,但也因此让国内的改革派颇受打击,一直在埋头建立帝国法律体系的容闳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效忠的这个皇帝是不是被权力所迷惑,而不愿意象他当年所承诺的那样“等到时机成熟,再进行民主改革”,今天看来,却实是他多心了,眼前的皇帝并非迷恋于**权力,他只不过希望国家能沿着一条流血更少,更为缓和的渐进方式来推动社会变革,但是皇帝的这番话也让他们两个明白,国家的权力将不会从皇帝的手中滑落,如果王财要做改革的参与者与推动者,那他有什么理由不去分享改革的成功呢?

    帝国的政治中心将从京师迁回天京的消息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北,人们都在猜测朝廷此举的用意,但不管怎么说,迁都到天京对于改革派云集的江南来说却是件好事,如果政府真的能够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那无疑让他们更有信心。

    就在全国都在为迁都的事情议论纷纷的时候,北疆再次传来好消息,倪守道指挥的北疆大军在回部的支持下,于乌什彻底击败维族各部叛军主力,历时两年的北疆平叛行动终于以叛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新疆境内再也没有一支有组织的叛军,残余的**分子纷纷越境出逃,至此,除了正在为归顺朝廷做最后准备的内外蒙古以外,帝国政府已经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帝国的版图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巴尔克什湖,北部边患彻底解除。

    与这个喜讯一同传到京师的,是倪守道请求长期驻守北疆的奏折,原来回部建立自治区之后,李鸿章大力推进朝廷即定的民族融合政策,加上阿依莎公主的积极配合,回族百姓与汉族移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