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51章:修史

了全程跟踪报道,及至普京斯基被打得毙命于擂台之下的消息传来,民心沸腾,王财又不失时机地大肆宣传中华文化的精妙,鼓励国人在学习西方文化、科技之余,也不要忘记继承本国文化传统。这一招果然效果明显,不但让老百姓对于洋人恐惧之心略见消除,也让那些灰心丧气的保守派重新燃起了对朝廷的希望,一时间大江南北的鸿儒耆老又开始到处开堂授课,传教书经。这种新情况王财也不加制止,既然有心鼓励百家争鸣,那借此机会来制约全盘西化之说不是正好么。

    王闿运对于皇帝意识到改革派势力扩张所带来的弊处而重新开始鼓励国人继承中华文化传统,心中颇为高兴,在给几位皇子讲授经世治国之道时,也开始把别派思想中一些可取之处拿来讲授,道、法、阴阳等等各派的思想都在首辅大臣的循循教导之下,教给了几位皇子、公主。这天王闿运刚刚授课完毕正要离开,却见小桂子远远走来,离着老远就朝自己欠了欠身道:“王大人,王大人,皇上请大人侧厅一叙。”

    自打从普鲁士回国后,皇上已经很少单独诏见某位大臣了,今天却不知是为了何事,又不知道侧厅内又有何人?王闿运略一犹豫便跟着小桂子一起步入侧厅。侧厅内除了站在窗边若有所思的皇帝外并无一人。

    “不知皇上唤微臣前来,有何事吩咐?”王闿运欠了欠身,恭敬的问道。

    王财转身看了看自己的首辅大臣,指了指一边的红木椅子,想了想道:“我听说历代都有为前朝修史之说,今天找你来,就是问一下这件事情。”

    王闿运点了点头道:“皇上,此事原是不错的,历朝历代的史书都是由新朝修订的,比如明修《元史》,清修《明史》,按道理,本朝确是应修《清史》了,考前朝之弊,以咨于本朝之治。”

    王财点了点头道:“这便是了,这事我想交给你来办,你看如何?”

    对于一个学者文人来说,能够有机会为前朝编修史书,绝对是一个荣誉,不但自己的名字将与史书一起留芳万世,自己的文字也会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对像,文字记录的不是简单的往事,更是凝结着血泪的教训,司马迁著《史记》而成就千秋之名,自己何不能著《清史》而留美名于后世?皇上把这个机会给了自己,王闿运当真激动不已,连忙应承了下来。

    王财没想到得到这个爬格子的任务,王闿运会如此激动,此前他还担心首辅大臣会以工务烦忙为借口,推了这等必要穷数年光景的烦事,眼下看来却是他多虑了,点头笑了笑道:“想不到首辅大人对此事却有如此兴趣,只是我担心此事非数日之功,恐会担误了你的首辅之责啊!”

    王闿运当下眉开眼笑的一再保证不会影响首辅之责云云,王财寻思着编修前朝史书,一是要为人博学,二是要公正严谨,这两点王闿运都不错,委托他主持修史,确实是朝廷之中的不二人选,当下便道:“只不过我在考虑一个问题,太平天国的史料是归于《清史》之中呢,还是另著《太平天国》史?”

    王闿运一愣,却没有想到皇上有此一问,不过皇上所虑确实不错,著《清史》必谈太平天国,可是太平天国又不能算是统一江南江北的朝代,若非当今皇上文治武功,北伐逐鞑虏,太平天国不知道何日才能一统天下,著《太平天国史》似有不妥。而更加为难的是当今中华帝国乃是由太平天国基业而来,若将太平天国大书一番,那不是对当今皇上的讽刺么?一时间犹豫不下。

    王财却不知道中间还有这么多讲头,自顾自摇头晃脑了一会直白说道:“不如纫秋你把《太平天国史》也一并写了吧?写这个应该要容易一些了。”说完却见王闿运尴尬着表情不置可否,当下奇怪的问道,“有什么不妥吗?”

    王闿运犹豫了一下,便把其中的为难之处说了,皇帝愣了一下,这才明白当中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