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71章:理藩良策

    第271章:理藩良策

    第271章:理藩良策

    这一刀砍将下去,立时便关闭了中、西两国实现和平的最后机会,但是西班牙人无力增兵再战,而帝国政府也没有办法去进攻西班牙本土,两国之间大打嘴仗,彼此恶语相向,十余年不休,这般“君子动口不动手”的交战法子,几乎成了近代军事史上难得一见的奇景。与西班牙相比,英、法就务实的多了,眼见菲律宾战事基本结束,中国人占领整个菲律宾已成定局,西班牙势力也彻底被逐出了南海地区,三国密约已经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两国终于通知西班牙,他们将各自单方面与中国人展开停战谈判。这个结局西班牙人并不意外,虽然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只是帝国政府与英、法的和谈却十分的艰苦,英国要求帝**队撤回《香港条约》中所规定的控制地区,这就意味首自开战后帝国驻印军所抢占的十几个城镇都得拱手送还,而法国人在英国的鼓动下吃定了中**队没有办法应付海军舰炮,坚持不肯将越南的几个港**出,而且英、法两国还异口同声的要求南海航道“三国共管”,这几项要求实在让帝国政府难以接受,如果说将印度那十几个城镇送还,王财还可以考虑的话,那南海航道三国共管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了,这就好比同意陌生人把手伸到自己家里一样,自然是无论如何不能同意的。只是军事上王财也确实没有必胜地把握。特别是仍被法军所控制的那几个越南港口,想要攻下来着实不太容易,考虑到此战的战略目的即已达到,最终皇帝还是同意由刘丽川、李鸿章两人分别主持对英、法的谈判,谈的时间长一些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南海权益一定要争回来。

    菲律宾战役结束后,帝国又开始了新一轮地舆论宣传攻势。把帝**队浴血奋战保护华人利益的壮举给大书特书,反复强调民命与国命地统一。竭尽全力的给老百姓灌输“国家”、“民族”、“统一”的意识,还首次提出了“大中华文化圈”这个新名词。

    所谓“大中华文化圈”是指传统中被中华文化所覆盖的东亚、南亚等地区,只是这次所提出的概念比传统意义上的概念要更广泛了,甚至包括了伊斯兰教兴盛的中亚、西亚,其时世界各国对于中华帝国皇帝层出不穷地花样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这次“大中华文化圈”再辅以《帝国舆图》,中国人把整个亚洲纳入势力范围的心思已经是板上定钉。路人皆知的事情,况且他们也知道,就是再来几份外交照会,中国人也未必当回事,因此各国除了象征性的抗议几声外,也没有太大的反应。不过在国内却是激起了不小的波澜,最令皇上得意的是,江南各通商口岸敢于扯着嗓子说“老子是中国人”的商人、穷汉是越来越多了。往日那些给洋人商船搬运货物地码头工人见了谁都是点头哈腰,遇上洋人更是唯恐脖子抬的高了被洋大人责骂,而现在情形却反过来了,前来通商的洋商、水手见到这些中国人都是客客气气,商务部的报告也说如今帝国商人在海外的生意更好做了,无论到了哪个国家的港口。没有人敢像过去那般勒索威胁,着实是让国人昂起了脑袋。

    事实上几年来帝国政府在处理海外华人问题上不断采取强硬地政策确实给长期以来轻视华人的国家非常大的压力,如果说派出武师去海外打擂还算是比较柔和的办法,那么征服菲律宾,屠杀数万西班牙、菲律宾人那就是赤luo裸的宣扬铁血精神了,这种层层推进的强硬外交让中华帝国在世界各国的眼中极具侵略性,谁也不愿意主动来刺激“这条发疯的龙”,而帝国政府则正好借这个机会不断的向海外输送所谓的“传教士”,不断推进“文化扩张”地既定政策,这一切如此顺利着实让好大喜功地帝国皇帝得意不已。

    但并非所有的人都像皇帝一样兴奋地忘乎所以。帝国势力的过速膨胀造成了根基的不稳。正如一座偷工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