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280章:以快打慢

着明显的西化影子,在一些西方学者和日本改革派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联合政府是完全有可能逐渐完成他们所期望地“求富”理想甚至统一日本全岛地,可是这些充满理想的日本人有一个非常不利地因素,那就是他们的对手过于强大,完全不是临时整编到一起的四藩军队所能正面对抗的,虽然在四藩独立的影响下,西南的几个藩国也纷纷宣布脱离幕府转而参加联合政府,但是中北部大多数日本藩国都向不断涌来的帝国国放军放下了武器,不仅仅是因为国防军在实力上远远超过这些藩**队,更重要的是范例这十年来同化、分化日本的策略起到了实际的效果,很多地方实权都掌握在亲华的日本官员手中,当中**队赶到时,一切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偶尔有些人聚众反抗也迅速被淹没在滚滚的铁蹄下,一个月不到,122师林伯雄部主力便杀到了鸟取、神户一线,在他们身后的则是不断跟进的陆战200师谭绍光部以及投降帝国的j1、j2两个日本师,而123师姜起斌部则归范例调去加强京都安全,防止后路被偷袭。

    自知无力单独对抗中**队的日本人立刻向刚刚签订《日本主权条约》的美、西两国求助,向来利益至上的美国人这次到没有让日本人失望,在《归华诏》发布的当天,美国政府便在一线部队进行了紧急动员,迅速组建了三个团的远征军。这次新征的三个陆军团,每个团辖三个营,而每个营有八个连,全团兵力两千六百余人,如果算上参加远征的美国海军舰只,计划在日本南部登陆的美军将在一万人左右,最让人们瞩目的是这支军队的指挥官乃是在南北战争中最负盛名的北军名将汉考克。

    汉考克在葛底斯堡一举击败南军皮吉特师一万五千人的进攻,正是由于他的出色指挥最终成就了这场美国历史上伟大的胜利,只可惜汉考克在这场战斗中身负重伤,当他重回战场时,联邦军队已经成了格兰特的天下,在内战结束后,汉考克因为主张对南方宽大仁慈而与格兰特产生巨大冲突,虽然仍在陆军中服役,但一直受到格兰特的排挤,这次能够得到远征军的指挥权,与约翰逊总统同他一样偏袒南方不无关系,不管怎么说,汉考克的军事才能足以令这支远征军爆发出最强大的潜力。一万人的兵力规模的确远远不如已经在日本驻防多年的四万国防军,却已经是美国前所未有的海外军事行动了,加上汉考克的指挥,西方各国都相信只要能争取到足够的时候,那中国人就会“遇上**烦”。至于《日本主权条约》签约国的西班牙,则扮演了一个骂街的角色,躲在欧洲不停的宣传“结束中国人的扩张”。

    尽管美国人派出的远征军已经离开军港航行于波滔之上,尽管帝国水师已经开赴太平洋以保卫领海为名阻击美国舰队,尽管双方都在准备在对方的脸上狠狠来这么一下,但是中、美两国都不约而同的拒绝承认两国处于交战状态,林肯遇刺后继任美国总统的约翰逊虽然因为莫名其妙的坚决支持南方奴隶主而在国内倍受置疑,但是在中美关系的问题上却是脑子非常清楚,一再向公众解释这次出兵日本是“应日本联合政府请求而去担任和平使命的”,绝非“与中国政府作战”等等,而帝国总理衙门大臣刘丽川也多次向西方媒体坦言“所谓的中、美两国关系破裂,完全是不负责任的”。中、美两国之所以暗中枕戈待旦,表面上又互相吹捧,于美国人来说是想缓和两国敌对情绪,保证远征军顺利登陆,同时也是考虑避免中、美两国陷于全面对抗,而在于帝国政府这方面来说,则是因为朝廷上下都认为帝国国防军将会在美军登陆日本之前彻底将所谓的日本联合政府给杀个精光,到时候美国人千里渡海而来,可又到哪里去登陆呢?加上帝国水师的骚扰、堵截,这些美国人能离开西海岸多远都成问题,自然没有必要主动去把关系弄僵。

    由于情报部门没有弄清楚汉考克远征军所选择的海上航线,帝国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