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三十一章 中央党校(下)

    林夕和宋学堂进了校园虽然惊叹于学校的建设的确不愧为全国党员干部教育的最高学府。惊叹归惊叹,可又不能总是站在学校当中傻傻的看风景。

    好在学校里的人都比较热情,两人通过不断的打听,才找到了他们这次进修班的报道处。报道处一位老教师接待了两人。交齐了各种费用,两人领到了宿舍的钥匙,还有一份学校简介。

    两人被安排在学校五号宿舍楼的504,五号宿舍楼是前些年中央党校开办县处级领导进修班时才新建的,地方比较偏僻。虽然报道处的老师已经告诉了他们宿舍的地址,但学校实在是太大了,两人在学校里转了半天,才找到他们的目的地五号宿舍楼。

    两人找到504,进门一看,这里环境还不错,估计能达到三星级宾馆的条件。地上铺着墨绿色的地毯,一进门是一条小过道,右边是一个大衣厨,左面是卫生间。房间里边摆了两张单人床,床对面是一张小写字台,旁边是两张休闲椅。还有一张电视柜,上面摆着一台25寸的彩电。

    两人从春城赶到燕京,一路上坐飞机,只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并不觉得疲劳。

    由于林夕和宋学堂提前来了一天,刚才报道处的老师也告诉他们,明天下午2点在学院礼堂为他们这班召开一个欢迎仪式,有中央领导到场讲话。晚上会餐后,还有一个迎新晚会,让他们准时参加。其余时间由他们自己安排。

    宋学堂一看时间还早,就会林夕到市中心去玩。等明天正式开学,再想出去玩恐怕机会就不多了。可林夕却想在学校里转转,熟悉一下环境,顺便详细领略一下学校的风景。

    两人还不太熟,所以也都没有再劝说对方,宋学堂反正还有朋友在城里,也就没有硬拉林夕。林夕也更愿意自己一个人独自在校园里领略这里浓郁人文气息和深厚的文化蕴涵。

    年复一年,日积月累,如今中央党校校园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已经初步形成寓古融今,中外荟萃的自然、人文格局。

    等宋学堂走后,林夕找来刚才发给他们的学校简介,跟据简介的介绍,林夕一路行来,沿途风景数不胜数。

    在主楼正面的浮雕上,刻画了党的历史的部分内容,整体建筑风格高大宏伟,庄严肃穆,与中央党校地位相称。大礼堂则带有明显西部窑洞的风格,这也标志着学校告试后人,要永远继承革命传统。这一类建筑有着丰富的革命传统精神内涵,更是党的理想、信念和传统作风的象征,弥足珍贵。

    中央党校主校园是原圆明园的一部分,明显带有皇家园林的遗风,有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物,如矗立于掠燕湖畔的“弘佑天民”牌坊便是明代的作品,半个世纪前从城里移来,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亭”亦是历史上遗留的古建筑。此外,“燕园”、“楚园”“新疆花园”等小型园林都是“*”后复校以来逐步建立起来的。

    在水木园景区,林夕漫步于高大蔽阴的槐树、杨树、柳树、松树、柏树、枫树、橡树、椿树、银杏树、梧桐树、玉兰树、白腊树、核桃树、柿子树以及各种灌木组成的树林中,流连于芳草萋萋的草地上,驻足于荷花盛开、水波涟漪的池塘边,领略着这种自然之美。

    在“荟茗园”景区,站在鉴水平云楼上展眼四望,沿掠燕湖一周依次排列的明代牌坊、正蒙斋、蟠龙桥、霁月亭、光风亭、敞轩、聚观亭等形成一道整体风景线,红绿相间,高低错落,天光水色,尽收眼底。溪涧若大若小,板桥就中而铺,石山随势而立,草间树杪,鸟语虫鸣,足可豁人胸襟;细雨蒙蒙之日,小坐亭中,林间之空翠,湖中之涟漪,雨中之花容,风中之柳态,令人涤尽俗虑。园中还有罔极楼、秋观楼、留筠馆、敷山亭等仿古建筑,细细品赏,颇有韵味。

    在校园里转了一圈,深深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