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四回 大封功臣

不过五万人而已。张献忠虽然已经占据了成都,但是秦良玉那个老太婆一日都没有给他过上安宁的日子。李自成地对面有多尔衮与吴三桂大兵压境,坚守潼关都成了问题了。哪里还有精神来管李唐地事情。显然李无庸话里还有别的意味,这里面地含义宋献策是猜不透的。

    但不管怎么样,宋献策还是很老实的回答道:“自从谷大将军关外大胜后金,陛下更是势压多尔衮,我大唐王朝声威震天,天下无人能及,哪里还有人敢来冒陛下龙威的。”虽然话里有点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宋献策倒是说了几分事实。

    “当年洪武皇帝登基的时候,就封功臣与封儿子的问题与刘伯温讨论了好久,朕当初建国的时候,也曾经再三的思考,但是还是先封三位王子和公主,一方面是朕考虑四海未定,这个时候封赏恐怕早了点,以后没的封啊!而另一方面,众人都不在京师,今日振东、廷臣他们都回来了,这次谷振东在关外这么一闹,清朝实力大损,短期内不可能有什么异动了,朕已经招施琅与刘启他们回来了,估计后天也会从陆路赶回来。到时候把封赏的事情给定下来。”李无庸叹了口气。

    “陛下准备怎么封赏?”宋献策并没有反对,毕竟功成名就,荫妻封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如果不封的话才有些奇怪呢!

    “功劳大者封公,计有二十一人,日后再凑足二十四人,次者封侯、伯、子、男,仿唐例。非宗室,不得封王,军师以为如何?”李无庸问道。

    “陛下圣明。古有唐太宗封二十四功臣,会表凌烟阁,成就君臣一段佳话,今日陛下此举,可以为我大唐更添几份气度。”宋献策这个时候心里也舒了口气。

    李无庸是皇帝。宋献策他们都是臣子,而且是立有大功劳的臣子。如今大唐鼎立,中原也是指日可下,宋献策他们都是开国地功臣,封侯拜相也是必然的事情。然而在历史上,君臣之间成为一段佳话的,有始有终的,并没有多少。汉朝的刘邦,一开始就杀了大将军韩信,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更是了不得了,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魏国公徐达赐蒸鹅,病疽毒发死,太保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国公常遇春长子茂以遇春功,封郑国公,后因过而安置茂于龙州。自己病死了,但儿子也跑不掉;李文忠被中毒而死;沐英也被赐死,虽然他的子孙后代被世袭云南王,但还是被鸩杀了的;李善长被满门抄斩;冯胜、傅友德、廖永忠等等,都是被赐死,侥幸逃过去地。也只有回到老家的汤和了。这些人有地一开始还被封了王,但后来都是被朱元璋以各种理由被杀。如今李无庸明确表示非宗室不得封王,仿唐例,成全君臣之义。他们这些有功之臣也可以稍微安心了,只要你没有胡惟庸那样的谋反大罪,想来李无庸也会网开一面,饶其性命,顶多也是一个削爵。

    “各个皇子也日益涨大,传旨下去,众文武大臣不得擅交皇子。”

    “遵旨。”

    “明亡其中有三。其一苛政;其二贪官;其三朋党;其五宦官;其六昏君;其七弱旅。传朕旨意禁止朋党;禁止宦官干政。违者立斩。”

    “臣遵旨。”

    三天后,崇政殿内庄严肃穆。在京城以及从外地赶来的数百位官员济济一堂,神情激动,因为今天是皇帝陛下大封功臣的日子,各个都是兴高采烈的,都期望着自己是那上面的一员,也可回去光宗耀祖。

    随着净鞭三响,御乐升起,李无庸穿上了除掉大场合才穿上的通天冠,有二十四梁,附蝉十二首,加珠翠、金博山(山形饰物),这种通天冠是皇帝在郊祀、朝贺、宴会等上才穿地。而其他的大臣也身着冠冕,一品官服衮冕,二品官服鷩冕,三品官服毳冕,四品官服絺冕,五品官服玄冕,六品至九品祭祀时服爵弁,武将朝参时服武弁,文官九品服弁服。文官朝参时戴进贤冠。进贤冠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