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五十四章 朝会

    而刘峰做的这一切很显然不符合这个年代的价值观,也大大触动了士族门阀的利益。你想啊,这个年代的官员们都是士族门阀一代代的互相推荐当下去的,再加上互相联姻,造成了士族门阀盘根错节的关系。刘峰这样做,就等于为寒门子弟开了一道通向做官的大道,他们能不着急吗?

    于是大量的上奏书飞向长安,说刘峰大逆不道有之,说刘峰随意扩张军队,图谋不轨有之,说刘峰离经叛道,捣鼓一些奇巧淫技有之,说刘峰建立勋章制度是对大汉爵位制度的挑战,是谋反先照等等,不一而足。

    大汉朝堂,正在形成一个对刘峰极度不利的决议。

    “综上所述,”大司农张褒满脸怒容,“冀州刺史刘峰自上任以来,胡作非为,弄得冀州地方天怒人怨,已经到了非处理不可的地步了。”

    小皇帝刘昌对刘峰印象一直很好,尤其是那一天刘峰在面对四面皆敌的情况下,大义凌然地说“虽千万人吾往矣!”那样豪迈的话来,然后率领猛虎营把几万叛军都打败了,这个恩情刘昌一直记着在。

    刘昌只有十八岁,这个年纪正式崇拜英雄的年纪,而刘峰正是这样的英雄。要不是自己要依靠外公他们坐稳江山,他才不愿意把刘峰贬出京城呢。现在这么多人说刘峰谋反,刘昌岂能相信?刘峰要想谋反,当年就可以做了,现在坐在龙椅之上的人就是自己那个已经死了的弟弟刘原了,而自己恐怕早就不知道死在那里了。

    所以他听张褒说了一大堆,不由得撇了撇嘴。

    大将军尚封受侄子尚芳影响,对刘峰在冀州所做一切也很是看不惯,加上上次和张褒、刘骧一起把刘峰赶出京城,这仇是结下了。在官场上,既然结下了仇,那么只能把对方彻底打倒,防止对方死灰复燃。所以他立刻站出来道:“大司农所言极是,刘峰此人过于年轻,突然成为一州刺史,实在是得意忘形。其为猛将,虽然不适合做刺史,但是戍卫边疆倒是更可以挥其作用。可让其带领猛虎营驻守右北平,确保北疆安全。”

    尚封觉得说刘峰预谋造反,小皇帝是不会相信的,反而反感,于是就说刘峰年轻,可能是得意忘形这才这出这么多事来,看似为刘峰解脱,而实际上是准备把刘峰调去戍边,再通过后续手段,让刘峰死在外族人手了。这样事情就做的人不知鬼不觉。

    听了大将军尚封的话,刘昌表情稍微好了点。

    司徒刘骧道:“大将军所言极是,右北平正好缺一太守,抵挡鲜卑族的进攻,幽州刺史刘芳多次上奏要求朝廷派遣一猛将担任,臣觉得刘峰正好合适。”

    “臣附议。”

    “臣附议。”

    ……

    太仆郭怀虽然知道刘峰一旦离开冀州,恐怕郭家与刘峰合作的钢城就要受到影响,但是今天朝堂上一边倒的局面,郭怀也没有办法,只能沉默不语。

    然而小皇帝刘昌却眉头紧皱,他很是反感这帮老家伙要把刘峰置于死地的做法。刘昌出身皇家,又经过了生死的夺位之争,对这些人的做法已经了然于心。什么调刘峰守右北平?恐怕在你们几个的操作下,刘峰去了几个月就战死了。

    当然这话是不能说出口的,刘昌说道:“刘峰之事不是当务之急,以后再议,现在议一下昨天太仆大人上奏的太平道之事。”

    “陛下,刘峰之事不是小事,应当早日议定。”大司农张褒一听刘昌想要拖延,连忙奏道。

    “大司农,朕说了以后再议,莫非要朕再说一遍?”刘昌把眼一瞪,说道。

    刘昌这皇帝也当了好几个月,逐渐也有些威严了,张褒一看刘昌脸上露出不愉之色,只得躬身退下,但是他心不快,在后面的太平道之事上一言不,表示自己的不满。

    “众位爱卿,太仆大人上奏书大家都看到了,今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