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二章 坚决执行

    听了刘峰的话,三人的脸色立刻垮了下来。这些家族都拥有着大片的土地,每年依靠地租能够收入大量的粮食,以供应这些家族在各州郡的粮店销售。在这个动乱的年代,粮食就是一切,谁掌握了粮食谁就掌握了主动。

    刘峰让他们降低地租,这不是要他们的命吗?

    三人你望望我,我望望你,都不说话。

    刘峰笑道:“三位家族的田地占了冀州总田地的一半吧,如果你们把田地地租降下来,农民有了余粮,还是必须卖给你们,那么粮食仍然在你们手。各位家族在冀州开了许多店铺,农民有了余粮,卖了钱,自然要来你们的店铺消费,最后粮食上损失的那一点,会在商业大大赚回来。商业的利润,各位自然知道要大大高于农业。”

    三人还是互相望望,谁也不说话。刘峰的这个经济理论是现代经济理论,以消费拉动经济,对汉代的人来说太过前,三人当然不懂。降低地租,损失是眼前的,以后能不能从商业里赚回来,谁也没有把握。所以仨人都不说话。

    刘峰接着说道:“我们的低地租将吸引大量的人口前来冀州,现在各地黄巾贼乱频繁,各地民不聊生,而我冀州最早消除贼乱,加上很低的地租,这将吸引大量的人口前来定居。各位知道,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这些人要吃饭,要住,要穿,要生活,这一切都是要向各位的店铺购买的。各位觉得能不能赚钱?”

    三人又互相望望,脸上显出了向往之色。

    刘峰继续忽悠:“我们冀州人口由于黄巾之乱,已经减少了,当初刘某来到冀州,冀州有户一百三十万户,人口四百二十余万。现在只有一百万户,人口三百一十万。减少了一百万啊!各位难道不觉得人不够用吗?很多田地都是荒芜了没人耕种!难道在这种情况下,还要维持那么高的地租吗?难道不能吸引人来居住吗?”

    郭琳有些动心了,犹犹豫豫地说:“可是大汉朝是禁止人口流动啊!”

    刘峰道:“黄巾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留,那些百姓难道留下来等死吗?政策是死的,人是活的!反正是个死,那些百姓难道不会逃难?既然人家百姓逃难到我们冀州了,我们能眼看着这些大汉朝的子民饿死?我们这些父母官能够这样做吗?当然不能!”

    刘峰端起茶来喝了一口,继续说道:“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光给他们救济是不行的,要尽快让他们在我们冀州生活下来。成为我们冀州的子民!这就是我准备用自己的钱垫付那些公田前期投入的原因,希望能够多救一些大汉朝的百姓,希望让我们冀州尽快摆脱黄巾之乱的影响,展起来!”

    说到这里,三人已经有些感动了,这刘峰还真是大汉朝难得的好官,完全是为了救济百姓啊。三人对刘峰更加敬佩。在他们看来,投入了那么多钱,不取一个钱的利益,只要百姓三成地租作为还款,这不是活圣人是什么?

    “我们的政策,对上,我们是为了让百姓能活下去,而不会跟着黄巾贼造反,这样能够尽快稳定大汉朝的动乱局面;对下,我们解救了无数大汉朝的子民,让更多的子民能够活下去;对你们,能让更多的人口移居冀州居住,自然对你们的商业利益有利;而对刘某,自然稳定了冀州就是刘某的政绩,对刘某也是有利的。可以说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政策。”刘峰看到三人貌似有点意动,连忙继续说道。

    常沣问道:“刘大人为国为民之心让我等钦佩,不知此政策实施之后,能吸引多少人口前来冀州?”

    这个问题是三人都关心的问题。三个家族都受到了黄巾之乱不小的影响,人口锐减,很多良田都没有人耕种。而商业由于人口锐减,利润大大降低,手工业也萎缩了。所以人口对他们来说确实是很大的问题。

    刘峰道:“这个政策一旦实施,少说将吸引一百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