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六十八章 投资拉动经济

    刘峰接着言:“元和元年,我们取得了很多成绩,元和二年,我们要做很多事情。先,我们的钢城建设还要抓紧,尽可能在当年出钢。其次,吸引流民前来冀州定居的政策继续实行,每一个郡县都必须行动起来,安置越来越多的流民。”

    “再次,明年将在每一个县设立县学,每一个郡设立郡学,邺城设立府学和师范学院。所有的费用由州府来出。专门招收寒门子弟入学,所有学生的学费食宿全免。这些学校教授国、地理、算学、化学、机械等学问。每个学校都设小学部、学部。学部成绩优异者可以进邺城学院学习。师范学院就是培养老师的。前期的各学校的老师可以由邺城学院提供,后期将由师范学院提供。”

    刘峰这段话立刻引起了下面官员的骚动,现在谁都知道邺城学院有多重要,就是培养各行各业专业人员的学校,这个学校出来的人,很多都被刘峰委以重任。现在想上邺城学院的人,都挤破了头。

    然而现在要上邺城学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经过邺城学院组织的入学考试,通过者才可以入学。而这个考试不光考四书五经,还考历史、地理、算学、基础化学和机械。这些东西那些在族学里学的东西根本用不上。所以现在要想上邺城学院,就必须要经过县学郡学按部就班的教育,才有可能。

    这些官员都知道刘峰教授的这些东西,很实用,但是与央政府的独尊儒术那一套已经相违背了。难道刘峰有野心了?准备自己搞一套?

    这些官员内心都起了嘀咕。然而他们都知道,冀州的军队完全是刘峰一手打造起来的。所有反对刘峰的势力,被刘峰利用郭、常、逄三大家族一扫而空。现在冀州的实力,即使用几个州来攻打也未必拿得下来。所以就算刘峰有野心,跟着刘峰未必就不能创造出一番事业来。

    这些官员对央大汉朝的忠心随着大汉朝的**、内斗,逐渐消减了,随着刘峰在冀州的政策如此大得人心,他们也在内心逐渐向刘峰这边倾斜。毕竟刘峰做事情多为百姓着想,而且不是嘴巴上说说,而是大刀阔斧地去做。在大汉朝嘴巴上说为百姓万民谋利的官员多得是,但是真的去做的只有刘峰一个。这也让这些官员十分钦佩刘峰。

    现在在刘峰这个系统,本地的门阀出身的官员除了三大家几乎没有了。很多是外地门阀的官员,看到所有反对刘峰的势力全部完蛋了,他们的家族本来就不在冀州,哪里敢反对刘峰?剩下来的官员很多出身寒门,对刘峰支持寒门的做法从内心深处表示拥护。所以刘峰的这些政策应该贯彻性很好,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

    这也是刘峰借着黄巾大乱和减租减息这两件事情,横扫了冀州的地方势力,这才实行这些变革的原因。只有地方势力不去阻碍这些政策的实施,刘峰的这些政策才能得以贯彻执行。否则刘峰就是有三头六臂,底下人给他来个阳奉阴违,他也没办法。

    而实行这种教育制度,可以为刘峰最大程度的提供人才。这些人才才是刘峰将来实行新制度的必然选择,否则依靠原来那些受到儒家教育,并且士族门阀互相举荐的人才,是不可能实现刘峰心目的制度的。

    讲完教育,刘峰接着讲:“在元和二年,我们要在冀州修建几条道路。先修建从邺城到各郡制所的道路,这是一等道路,然后修建从各郡县到各治下县城道路,这是二等道路。建设资金一部分由州府出,一部分由各郡县自筹,允许投资方设卡收费,收回投资。收费办法和标准由各郡县制定,并且报州府审核批准。建设所雇用民工,以当地百姓优先,应由各郡县设定最低用工每日工钱标准,和伤亡抚恤标准。”

    刘峰要建设道路,是因为在南皮之战之时,刘峰带领军队从邺城出,全部驮马化还花了好几天时间,但是要是建设了道路,运输投石车和以后必然会拥有的火炮以及各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