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章 激战谭家桥一

    红十军团的作战部署是在乌泥关到谭家桥一带十华里处设伏,以军团教导队和土地雷队在公路两侧布设地雷,如敌未发现红军,则待其进入火网内,再采取一致动作予以杀伤,否则需等主力部队打响后,才自正面展开迎头堵击。

    在伏击地域右翼以第二十师二个团和第十九师第五十六团埋伏在谭家桥以南至石门岗北端一线高地密林,担任正面攻击,待公路上的地雷爆炸后,三个团同时出击,抑制敌于公路上面,将其挤压消灭在黄山脚下。

    在伏击地域左翼埋伏了第十九师的两个团,待主攻方向打响后,越过麻川河,从石门岗以东向乌泥关穿插,全力截断敌后路。

    这场战斗的立意是很积极的,但寻淮洲和粟裕对于具体作战部署是有异议的。

    他们认为第十九师野战经验丰富,作风顽强;第二十师是新队伍,组建时间不长,担任主攻略显不足。

    刘畴西却相当自信,以为他的老部队没什么问题。

    他的自信是很有资本的,其本人的经历就极具传奇色彩:一九二二年入党;参加过五四运动;担任过孙中山先生的警卫;黄埔一期,在第一次东征的棉湖之役------奠定黄埔党军赫赫威名的关键一战中,奋不顾身失掉左臂;照样日后参加南昌起义,又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此等经历国共阵营中几人能及。不过这次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敌人。

    补充第一旅名为补充其实并不属二流,是在一九三三年冬由保安编练处的三个补充团改编。装备好,素质高。

    军官多是军校毕业,士兵多是北方人,战斗力不弱。

    旅长王耀武,在刘畴西眼里也许只是黄埔三期的后进生,早年在上海站柜台的小伙计。

    但当年南下堵截南昌起义的有王耀武;四次”围剿”中坚守战略要地宜黄二十四天未被红军攻破,被蒋介石誉为奇迹的是王耀武。

    日后练出**精锐第七十四军,在抗战沙场上八面威风的是王耀武。

    十二月十四日,补充第一旅以第二团附浙保第三团第三营为前卫,其余按直属队、第三团、第一团的顺序,经乌泥关、谭家桥向太平县方向追击前进。

    七时许,旅本队抵达乌泥关,见到这一带地势险要,为防不测留下第一团防守乌泥关及其东西附近高地,其余人马继续前进。

    红军隐蔽地很好,敌人未发现任何踪迹,队伍浩浩荡荡前进。

    九时许,敌前卫团行至谭家桥以南约三公里处时,由于设伏部队枪走火,敌人立即警觉起来,发现了有红军埋伏,马上开始抢占路边高地,并派人向后飞报情况。这场伏击战瞬间变成了攻坚战。

    敌“追剿队”指挥官俞济时立即下达了作战命令:“补充旅(王旅)附浙保陈营,应以一团以上之兵力,占领乌泥关至谭家桥间汽车路东端一带高地,以防敌人袭我侧背,并相机抄袭匪之侧背。”

    “另以两营以上兵力占领谭家桥西南、正南一带高地,向匪之正面攻击,并警戒我左侧。”“其余为预备队,应控置于五一五高地西南端待命。”

    接令后,王耀武当即命令前卫第二团附浙保一个营展开于谭家桥西南端一带高地坚守待命,令第三团迅速抢占五一五高地及其西北亘东南一带各要点,令第一团为预备队策应各方。自己亲率旅部特务连到前卫团督战。

    战斗初起时,红军攻击猛烈,使敌第二团前卫营陷入混乱之中,敌团长、团副均负伤。

    但敌第三团第一营抢先攻占了五一五高地,直接支援第二团作战,另以工兵连、特务连攻占五一五高地西北小高地。

    敌集中了二个团的大部分兵力反扑谭家桥,尽占乌泥关以及谭家桥以东一带高地,由此战场主动权易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