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章帮我作间

 “刘大人不信么?”石青淡淡地问。

    “这个。。。刘某信不信无关紧要,朝中诸公;皇后、太子是否相信才是关键。镇南将军以为然否。”刘群含含糊糊地回答。

    孙威是冉闵亲信,但他与石青的交情也不寻常,冉闵已故,恩义了结,孙威有所选择也属正常;这等人说的话怎能算数。便是加上韦伯阳佐证,也不能算数,韦伯阳明显是新义军所救,既受过石青恩惠,还不是一切都依从石青之意?

    石青点头示意明白,娓娓解说道:“皇上是在滏阳河西岸颁下遗诏的,那时他已被鲜卑人所执,石某和孙大哥却在东岸,与皇上隔着一道滏阳河。皇上为了让我等听清遗诏,喊话时几乎用尽了全身之力,声音非常大,里许之外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当时两岸有十余万人,听到皇上遗诏的,没有五万必定有三万。包括鲜卑人、冀州军、新义军和一两千躲在水草中的大魏士卒。刘大人以为,这样的遗诏朝中诸公、皇后、太子会相信吗?”

    “啊----”刘群呆滞地啊了一声,若在这等公开场合颁下的遗诏必定属实,任何人都不能只手遮天妄想篡改或者隐瞒。但石青为何在太武殿上隐瞒,却私下单独告诉自己呢?

    “因为即便是真,还会有人选择不相信。至少,皇后、董大将军绝不愿意相信。”石青似乎知道刘群心中的疑惑,平静地给出了答案。

    “邺城原本就人心离散,石某若是公布了这个遗诏,刘大人以为,邺城会成为什么模样。。。邺城只会崩溃得更快!有人会站在董大将军、皇后身边,选择不相信。有人愿意相信,但是他们未必愿意遵从遗诏聚到石某麾下,更多的人会对分裂的朝廷彻底绝望以至于另谋去路。”

    刘群瞿然而惊,他似乎看到了遗诏公布之时,邺城四分五裂的局面。在内乱的情况下,没有冉闵支撑的大魏,勿须等到赵国、燕国攻打,自己就会先自倾覆。想透这些,他不由的对石青有些佩服。难怪短短时间,他能带着新义军取得如此多胜绩,当真是深谋远虑。只是,遗诏是冉闵公开颁下的,不可能隐瞒太久;一旦被泄露出来又该怎么办呢?

    刘群问出了自己的担忧。

    “刘大人所虑极是。为了暂时瞒住遗诏,石某向慕容恪讨要皇上遗体之时,新义军在滏阳河两岸搜索两天,把可能听到遗诏的魏军士卒尽皆带在军中,不允许私自和外面联系。另外,石某南返之际,在滏阳河一带留有一支斥候部队,一边打探襄**情,一边拦截逃回来的魏军,尽量避免遗诏内容传出。不过。。。。。。”

    解释到这里,石青话音一转道:“即便有这些防范措施,石青以为,最多不超过一个月,遗诏之事还是会泄露出来。因此,为了避免朝廷到时崩溃,石青必须在一个月内控制邺城。”

    今日刘群的惊讶已经太多了,以至于有些麻木,可听了石青这番话,他忍不住再度惊讶起来。一个月控制邺城?可能吗!石青虽然战功卓越,可邺城人并不特别看重他。即便有冉闵遗诏倚仗,情况也改变不了太多。他凭什么一个月内控制邺城?

    “这件事很难,真的很难!”

    想到艰难处,石青两道浓眉几乎拧到了一处,只浓眉下的眸子依然熠熠有光,凝神注视着刘群,他一字一顿地说道:“在邺城,除了孙大哥和伯阳兄,唯有刘大人算是自己人,石青恳请刘大人全力给予襄助。”

    石青将“自己人”三字咬得死死的。刘群听了暗自苦笑。

    因为刘启的缘故,刘群和新义军的关系一直很暖味。不过,他从没打算背叛冉闵以倒向新义军。之所以有时帮石青一把,是因为他私自认为石青不是冉闵的敌人。眼下冉闵不在了,石青却同冉闵后人相“对立”。而他必须要做出选择,这种选择真的很为难。

    沉吟了一阵,刘群试探道:“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