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三百八十四章 不同寻常的味道

是一颗不会炸响的炮弹。即便如此,这样巨大的攻击力摧毁箭塔虽然不是一箭两箭就能解决的,但集中力量打击的话,还是能将箭塔击毁。要知道,厚重坚固的城门都能被重弩击穿。

    只是城门是死的不会移动,但箭塔是活的。且箭塔的是圆木构造,受力面积远比城门要小。重弩虽然威力惊人,却大部分都从箭塔的空隙中钻了过去。看到瞄准箭塔攻击的效果微乎其微,守城的成德军士兵还是改变策略,他们将重弩瞄准了箭塔上的那些弓箭手,力求将上面的人大量的射杀。一支重弩箭可以轻松的将五六名士兵穿成糖葫芦,箭塔上面地形狭小,几十名弓箭手已经挤得很满了,重弩箭只要射过去就能将几名士兵穿死撞到箭塔下面去。

    定安军有充足的兵力,所以箭塔上的弓箭手虽然伤亡惨重,但他们有足够的后备部队登上箭塔补充兵力。当箭塔接近到城墙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城墙上操作重弩的成德军士兵就成了箭塔上弓箭手的重点打击对象。对于定安军来说,远程武器中,重弩对他们的伤害最大。因为笨重而效率低下且在城墙上安装艰难,守城的一方往往很少使用抛石车。

    抛石车这种东西,其有点是威力巨大,看起来十分的震撼,在心理上可以给敌人很大的打击。但是也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体积庞大,笨重,运输不便。周军现在使用的抛石车,还是人力操作的,射程短,命中率也低。这一点和刘凌的汉军所用的改良型抛石车就无法比拟了,汉军的抛石车是中重力抛射而非人力,射程可以达到五百米以上。而且,汉军抛射的是威力巨大的火药包,其对士兵的杀伤力远不是那些大石块可以比拟的。

    中国象棋黑棋中的炮就写作砲,其实就是抛石车。是古代攻城的利器,算得上当时的核武器了。宋代的兵书《武经总要》上说,“凡炮,军中利器也,攻守师行皆用之”早在我国的周代,抛石车就已经应用在战场上了。首次大规模应用是在战国末年,秦将李信率20万秦军攻楚,楚国名将项燕秘密集结抛石车,在秦军渡河时突然发起攻击,秦军顿时溃败。到了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也应用所谓的霹雳车对付袁绍的弓箭部队(因其发射时声音似霹雳,故而得名),起到了推动战局的作用。北宋末年,金军南下攻汴京,一夜之间在城下集结数千座投石车,采遍东京城周围的石材和石头,然后发起攻击,摧毁了守城军队的部署。到了南宋末年,蒙古攻宋,在四川合州受阻后,忽必烈集中兵力攻打襄阳,由于襄阳城坚,护城河宽,蒙古从阿拉伯那边搞到了所谓的回回砲,该装置无需人力操作,安全性好,能发射两三百斤的石头,且射程远,可达500米,当时第一炮就把襄阳城内的一个箭楼楼角摧毁,襄阳守军士气大落,后被迫开城投降。

    刘凌所改良的抛石车,其实就是参考了阿拉伯所谓的回回炮。

    定安军装备的,还是需要大量人力来操作的抛石车,虽然准确程度上和射程上都要低一些,但胜在多。定安军围攻冀州,打造了不下五百架抛石车,进攻起来犹如漫天的石雨,对冀州城墙上的守军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幸好,守军将重弩都安装在了垛口中,抛石车对于重弩的打击并不是很大。

    当箭塔逐渐靠近城墙的时候,定安军的抛石车也就停止了轰击。被压得透不过来气的成德军弓箭手开始发威,配合着重弩,对攻城的士兵和箭塔上的弓箭手展开了全面打击。密集的羽箭在半空中来来往往,甚至有很多羽箭在半空中撞击在一起,根本就飞不到它应到的位置就落了下来。

    羽箭密集到遮天蔽日,士兵们抬起头,甚至都不会感觉到阳光刺眼。

    一百步之内,攻城的定安军付出了极其惨烈的代价,在伤亡了数千人之后,队伍终于靠近了城墙。一架一架的攻城云梯树立起来,嘴里叼着横刀的定安军士兵开始奋不顾身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