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四百九十三章 平南

军向北,直扑楚军后路。

    就在这个时候,大汉的使节到了南汉军中。使节向刘鋹表达了汉王刘凌的意思,汉王说两汉根出同源,理当同仇敌忾。楚国皇帝马希萼跳梁小丑污蔑大汉威仪,看不起刘鋹陛下就是看不起汉王。汉王决定派遣大将率领十万大军与南汉军联手,一举将不识好歹的马希萼剿灭。

    刘鋹大喜,与刘凌的使者约定好出兵日期后整顿军备,只等约定日期一到就发兵攻楚。

    大汉大统五年八月初八,约定的日期一到南汉大军尽出发力攻打楚军。马希萼震怒,率军迎击。双方在南昌以南八十里决战,倒是城中的唐军看的目瞪口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刘鋹率军苦战,本以为楚军被两面夹击不会长久。双方大战一日一夜楚军渐渐占据上风,刘鋹悲哀的发现北汉大军根本就没有出现。

    八月初十,南汉军大败。

    楚军乘胜追击,南汉军一溃千里。

    正当楚国皇帝马希萼志得意满意气风发之际,北汉一支大军在杜义的率领下从南平国借道进入楚国境内,汉军骤然发难,一举攻克楚国西京武平府。楚国大乱,皇帝不在朝中,留守大臣急忙抽调各地楚军拼凑出一支五万人的军队救援武平府,援军又中了杜义的埋伏,楚军几乎全军覆没,只有不足三千人逃回武安。

    消息传到楚军大营中,马希萼竟然被气得昏厥了过去。在楚军与南汉军决战之前,刘凌曾派遣使节面见马希萼。对马希萼说大汉愿意与楚军结盟共同讨伐南汉刘鋹,约定日期,汉军就从侧翼进攻南汉大军。结果决战之时汉军并未出现,但马希萼还是取得了胜利。本就对刘凌一腔怨气怒火的马希萼听说刘凌竟然趁楚国兵力空虚之际进攻楚国,气的口吐鲜血。马希萼醒来后长叹一声,命令大军即刻西归,救援武安府。

    楚军行至吉州时,却被汉军花翎部偷袭。楚军本就人心惶惶,骤然遇伏军心大乱。花翎率军一路追杀,楚军大败。

    马希萼率领残军退回武安,自此一病不起。

    杜义率领汉军攻克武平府后一路南下,进逼楚国都城武安。

    花翎率领汉军由东方进入楚国境内,与杜义军合兵围困武安。楚军精锐尽覆于唐国,如今国内空虚无兵可用。汉军围城半月之后,马希萼病死。楚国百官商议之后,竟然抓了马希萼的亲眷,开了武安城门向汉军投降。

    杜义率军进入武安,楚国都城被破,皇帝病死,一个国家竟然就这么被灭了国。杜义派兵镇守武安,亲自率领大军一路向西压服楚国其他州府。楚军尽失,各州府无兵可战,虽仍然有不少地方都在抵抗汉军的入侵,但汉军势大,军威无可匹敌,杜义只用了三个月就占领楚国全境。

    如此,谁都没有想到第一个被强大汉军灭掉的江南国度竟然不是南唐,而是楚国。

    南汉军惨败之后,南汉皇帝刘鋹狼狈退回兴王府。刘鋹自此一战,深知汉王刘凌之阴狠。整顿全**备,在边境陈兵,以防汉军乘胜攻入南汉。

    大汉大统十一月,汉军围困南唐都城南昌。

    吴越王钱俶派遣使臣至汉军大营,向汉王称臣。

    刘凌安抚吴越国使者,赏赐无数珍宝,让他转告吴越王钱俶,汉为君主国,吴越为蜀国,两国世代交好,永不兴兵。吴越国使者大喜,昼夜兼程赶回吴越国给吴越王钱俶报喜。吴越王钱俶得到刘凌的答复之后,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吴越国国力尚且不如南唐,他担心汉军灭唐之后再攻打吴越。非是钱俶没有骨气,而是吴越国实力毕竟不如大汉太多。汉王刘凌如今北伐契丹,南灭大周,又兴兵攻唐,灭楚,镇服南平,当世还有谁能挡得住汉王的兵锋?

    钱俶没有把握,他不想吴越在他手里灭亡。

    所以,他选择了向汉王称臣。

    大汉大统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