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百零一章 几碗

地荒着没人打理。汉王登记契丹人的目的,是要让他们到屯田里种田养地。幽州已经不再是辽国的领地,不再是大辽五京之一,契丹人不必劳作由官府每年分发一定数量的粮食,布匹这样的福利被汉王取消,契丹人要想活着,就要去劳作。

    另外,汉王要将南院大王府夷平,在原址上重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凡是会木匠,铁匠之类的契丹人可以到另一个地方去报备,在宫殿没开工之前可以先去修缮城池,每个人每日三顿饱饭,还给五个大钱。

    另外,如果表现好的契丹人,可以入汉人籍,那样就能从城外领到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每年往官府交的赋税也比契丹人要低上不少。

    无论如何,对于契丹人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第一批来报备的契丹百姓都领到了二斤精米,汉王并不打算将契丹人赶尽杀绝的消息风吹一样吹遍了幽州的大街小巷。对于没有了特权的契丹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好的不能再好的事了,汉王让他们去屯田,去做工,给了他们一条活路。

    同时,百姓们可以到府衙去揭发检举幽州原来的官员,凡是揭发确认之后,每个人还有一贯大钱的赏金。这样一来,那些乔装隐藏起来的契丹官员们再想躲藏就难了,这些人中有的在幽州身居要职,有的则是欺男霸女危害一方的富户,一经查证之后财产悉数充公,犯人视所犯罪行论处,轻者发配至屯田劳作,重者一律砍头。

    只十来天,城里的百姓们恐慌之心已经渐渐的安生下来。汉王又派人贴出告示,再延长报备期限十日,凡是没有到官府报备的契丹人速去报备。

    大批的契丹人举家离开幽州城,在幽州南面汉王划定的屯田之地去开荒。刚刚出了正月,土地还冻着,虽然种不了地,但他们可以赶早找个好的地方安家。运气好了,还能在那些空了的村子里抢先寻到一处还算完好的民宅住下来。

    上万名工匠和青壮劳力自发到了幽州校场集结,在专人带领下分派到城墙上修缮大战造成的破坏。待皇宫的图纸设计出来之后,他们就会去建造宫城。

    在告示贴出去的第二天,幽州府衙里也来了一群战战兢兢的人。这些人都是当初在幽州为官之人,又或是城中的契丹贵族。他们到底还是不敢不来,他们的名字他们的家族在幽州都是人尽皆知的,他们知道自己躲不过去。自己来说不定还会被宽大处理,若是被那些他们眼中的刁民揭发出来,那罪行可就大了。

    他们战战兢兢的站在大堂下面候着汉王驾临,可是从太阳初升一直等到日上三竿也没看到汉王的影子。

    为了在被汉王接见的时候不出丑,每个人早晨都没吃东西。到了午后,他们一个个已经都是饥肠辘辘饿的不行。可即便再饿,再乏,他们也不敢随便坐下来休息,还得尽力站得直一些。胆子大的人在心里咒骂着汉王的架子大,表面上还得装出谦卑来。胆子小的干脆强迫自己老僧入定一样,什么都不去想。

    等到了下午太阳已经偏西,眼看着就要落山的时候,这些平日里娇生惯养的老爷们已经饿得头昏眼花摇摇欲坠。

    有人壮着胆子去问站在大堂门口的汉军士兵,汉王什么时候来见他们。汉军士兵很客气的告诉他们,汉王日理万机应该在忙军国大事,诸位还是再等一会儿,汉王忙完了自然会来见他们的。

    有人骨子里的傲性狂性上来,一言不发就要往外走。被汉军士兵拦在门口,士兵们也不劝说什么,冷森森的横刀抽出来,就算再狂傲的人也不敢拿自己的性命当赌注。

    到了日落之后,或许是汉王他老人家想起还有一群幽州的显贵们在等他,虽然汉王没抽出时间来见,但好歹派人给那些快饿晕了的显贵送来一些食物,虽然并不是什么珍馐佳肴,也不是什么精致的点心,只是每人一小碗白米粥,但每个人都喝得吸溜吸溜作响,恨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