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六十五章 乱中取胜

教育等多方面。有时候回过头想想,军长居然能做得如此面面俱到,有条不紊,好像烂熟于胸一般。换成别人早不知乱成什么样了。

    “你不能,其他人暂时也不能。还记得我战前去一师敲打了铁胆兄弟吗?要是你们个个都能让我放心,我这半年何苦奔波上万里。你觉得雪原上赶路是很件好玩的事么?”

    “……对不起。”

    李雪鳞见他是真心感到愧疚,反倒笑着拍拍参谋长的肩:“许福海,看现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方法并不影响现象本身,但会直接决定现象引发的后果,明不明白?”

    “呃……?”

    “举例来说,你们虽然挂上了将星,但以我的标准来衡量还算不上成熟、专业的高级军官。那么,我可以说你们是吃货,达不到我的要求;也可以说你们有着相当大的成长空间,前途无量。无论我怎么评价,你们现阶段的半桶水状态不会改变,但你觉得哪种说法更能让你们下苦功提高自己?”

    “后一种方法,毫无疑问,长官。”

    “我也这么认为,少将。”李雪鳞回过头对着许福海,笑得很轻松,“你看,我又教了一招你以前不知道的。如果你能学会了,以后就用不着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让我亲自去找军官们谈心。这就是你的成长,也是我们这支军队的成长。一点一滴,但确实在进步。至少现在这种情况就很能说明问题----刚来辽东时,我们不敢和苏合人正面硬碰。而此时此刻,我却能和你在这战场上闲聊。敌人的主帅要是看到这种情形,你说他是会气得跳脚,还是直接翻白眼?”

    “都不会,长官。因为他已经看不到了。就在刚才您说话的当口儿,四旅砍倒了敌人的大旗,现在苏合人正像雪崩那样逃命。”

    黄杨麾下四旅的前身是韩世烈当团长的辽东军一师四团。军队有个特点:某些个xing鲜明的主官会影响整支部队的风格,并且保持很长时间。四旅就是这样。韩世烈当过山贼,打起仗来有时就显得不择手段,风格很极端。后撤时可以一股脑地狂奔,进攻时也是一股脑地压上猛打,大起大落之间,往往敌人先晕了。

    这种打法倒是很合那些扩军时补充进来的游牧民族战士。四旅以突厥人为主,等到黄杨那边传来进攻命令,早已不耐烦的五千人就像洪水决堤、水银泻地,贴着交战双方的主力一路奔驰而去。沿途小规模的苏合部队只来得及打个照面,就像水珠滴在烧红的铁板上,几声惨叫后人间蒸发,连尸体都在两万只马蹄底下变成半流质状态。

    四旅现在的旅长是名叫周昆吾的麒麟队老兵,虽然名气不及张松响亮,却也是小有名气的“疯子”。见哈斯巴根的铁甲游骑正逐渐集结,打算作为突击力量进攻正在后撤的六旅,立刻决定了拿来开刀的目标。

    “军长亲自下令----杀掉敌人的铁甲骑兵。重甲连集结,直接突入敌军!”周昆吾先是用汉语,再用突厥语复述了一遍命令,引得士兵们发出兴奋的唿哨声,这是游牧民特有的邀战方式。

    四旅属下的重甲骑兵连像褪去皮鞘的玄铁大剑,从主力中分离出来。作为比轻骑兵更加训练有素的军人们,国防军重甲骑兵掠过大地时有一种庄严的美感。人和马披挂的铠甲随着战马疾驰时的上下起伏,发出有节奏的金属磕碰声,像是赋予了杀气听觉上的形象----尖锐、凌厉、坚实。当重甲骑兵们用整齐划一的动作端起重型骑枪,黑铁枪头组成一道快速移动的死亡之墙,给人的感觉就像是枪械上膛或者火炮的制退,以战争机器的节奏和韵律诠释这个时代血肉之躯破坏力的极致。

    苏合人的铁甲骑兵也发现了这支狙击部队,笨拙地转过方向,催动战马迎了上来。如果以防护而论,苏合人的铁甲比国防军的更加厚实,但国防军有两样他们不曾见过的东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