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十二章 格格不入

的到来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以他为首的一干文武高官出城五里相迎,还腾出了辽州城中仍然紧缺的房舍给这些苏合人的天敌驻扎。

    队首的军旗一停下,几里长的骑兵队没有丝毫混乱,从头到尾逐渐静止在原地。张松和几个准将见了凉亭里的阵势,不用刘大山提醒,赶紧下马。他虽没混迹过上流社会,但这么多穿红披紫的人中唯独晋王衣服上有团龙图案,傻子才会认不出这个大夏揽军政于一身的王爷。

    不等他近前,晋王已走出凉亭相迎:“张将军一路辛苦!从北海边转战万里到此,一路破敌,比之霍骠姚不遑多让!水酒一盏,为将军接风洗尘!”

    张松双手接过酒盏,一口灌进喉咙,抹了抹嘴,将酒盏交由一旁的仆役收了,道:“这怎么好意思。你们是主我们是客,来这儿已经沿途叨扰了不少,再这么客气,我老张可吃不消。”

    刘大山虽然早就见识过这支军队和纪律成反比的放肆言行,却也没想到一个将军居然敢对超品的摄政王如此没大没小----在他看来,如果准将相当于大夏正五品的游击将军,张松也不过是个从四品的骁骑将军而已。

    晋王显然并没有计较,笑着仔细打量了张松,捶了他的胸口一拳:“果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虽说李阳朔善炼兵,没想到他几十骑去了辽东,居然拉起了让苏合人畏之如虎的大军,奇哉、壮哉!张将军听口音当是大夏百姓,不知出身何处?可是那数十骑之一?”

    张松脸色丝毫没变,向晋王行了个国防军的捶胸礼,朗声道:“帝国国防军第一军第三师少将师长张松,向大夏各位大人致敬!我是有家无国之人,后来家破人亡。在此期间,我没有为大夏尽过义务,大夏也没有对我尽过义务,所以我应当不算是夏人。”

    张松是从父亲那辈被流放到辽东的汉人,小时候居住在辽州城北去二百里的村庄。那儿属于三不管地区,朝廷不敢派官员,对中原尚存忌惮的游牧民也不敢轻易出手,百姓胡汉混居,日子过得很安逸。直到村庄被苏合人的打草谷彻底毁灭。

    一同被掳去的两百多人,只有他一个硬是挺到了李雪鳞的到来。

    权利与义务的观念自然也是被21世纪青年洗脑的结果。为了让士兵和军官们意识到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李雪鳞很强调个人对全体的义务与全体对个人的义务同样重要。所以国防军不但有着这个时代最先进的战地急救系统,还有从伤残补助到烈属抚恤的一整套后续解决方案。一个肢体残疾的军人可以在军中担任参谋拿工资,也可以到后勤部门做调度和管理工作,这样的军队没法不让人卖命。

    但是在晋王等人的观念中,百姓有纳税的义务,也有吃饱穿暖的权利,但义务是天生的,权利的获得却有着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对于“刁民”,就该流放,吃不饱穿不暖也是正常。至于从中央政府开始,各级官员侵占了多少百姓本该获得的权利,从古早开始就是糊涂账,没人去计较过。

    说到底,李雪鳞破天荒地在给官兵们灌输绝对服从的军人准则时,也向他们普及了“天赋人权”的公民概念。虽然还很模糊,但这已经足以决定了数万官兵不可能单方面屈服于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权力之下。张松自然也不例外。

    晋王对于张松的回答很意外,也很费解,但他本能地感到这事绝不适合在现场讨论,便转了个话题:“此处不是说话之地,来来来,孤王已为张将军和其他几位备下接风宴,大军的驻地也已安顿好,咱们边走边说。”

    “驻地?”张松随口问了句,“该不会是在城里吧?”

    “当然在城里。有城墙护着总比野外保险不是?辽州从苏合人手中夺回后万事又要从头来过,这几天总算收拾出能供万人居住的屋舍,便委屈一下士卒们,挤几天。”

    “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