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6章 五个太医和一个道士

前医方剂,鲜生地、鲜石斛之类,清热滋阴凉血效果不好,卑职这方,特别针对实热火毒大热烦躁而去的,必定有效!”

    赵允让有了前医之鉴,不敢再乱加评论赞誉,只把脸沉着,道:“既是如此,那就开放用药吧。”

    太医忙答应了,写了方子,立即抓药煎服。

    这太医说得好听,只可惜这方药下去,病情任然没有什么起色,这一夜,赵允让和郡王妃都不得安睡,一直守在孩子身边,一直到天明。

    天亮之后,赵允让的十几个儿子女儿得知两个兄弟病重,兄妹情深,都来探望。围了一屋子,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见他们痛得辛苦,还坐在chuang边抚mo他们额头柔声安慰。又亲自给他们两送服汤药。几个侧妃也来陪着洒泪不已。

    虽然如此,可是两个孩子病情仍不见好转,赵允让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只得吩咐请道长启坛做法,驱鬼降魔祛邪。

    这一下王府热闹起来了,可是这么热闹整整一天,太医的汤药也吃了三次,到了傍晚,两个孩子的热虽然退了一些,但是依旧神昏谵语,喉咙疼痛。

    眼见热退了少许,赵允让和王妃、侧妃们还是有些欣喜的,继续用药,又叫道长继续做法驱鬼。王府喧闹了一整夜不得安生。

    到了次日,汤药又服了两次,病情还是没有进一步好转,神昏谵语下又增加了腹中绞痛,咳嗽气喘,而且,全身现出无数丹砂,宛如锦纹。

    赵允让这才知道太医用药,道长驱鬼都没有用。跺脚大骂了一通两个太医无能,又连带把做法驱鬼的道长也痛骂了一顿,可是现在就算把两个太医骨头拆了,却也无助于是,只能再找太医。这一次,赵允让亲自出马,来到翰林医官院,将曹铨叫来,声泪俱下说了两个孩子的病势,要求曹铨务必挑选最好的太医前往诊治。

    曹铨连声答应,一口气叫了三个太医来,一个精于伤寒,一个擅长杂病,一个则是幼科圣手。三个太医一起跟着赵允让来到王府给两位诊病。

    人说艄公多了难撑船,这下赵允让终于明白了这句话不假,三个太医一番诊查之后,便开始争执起来,一个说是邪热内传,伏于阴分,古云“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应当用咸寒解毒,辅以透热养阴。一个说是少阴阳虚,外感风寒,大寒客犯肺肾,应当用麻黄散寒宣肺,用附子温壮肾阳,用细辛辛通上下。一个说是全身斑疹隐隐,乃是丹疹,疹毒内陷,肺热炽甚,应当麻杏石甘汤加减。一时间吵个不可开交。

    原以为太医多了,一通会诊应该好办,想不到却是这番景象,把个赵允让搞得是哭笑不得。

    最后,赵允让实在无法,一通咆哮训斥,三个太医这才统一思路,最终决定按照丹疹医治。但是用的方子,以孙思邈《千金翼方》里治疗丹毒的升麻拓汤方子为基础,东拼西凑的弄了一个方子出来,三人的思路尽可能都在方子里体现,这样,治得好三人都有功劳,治不好,三人一起扛。

    这个方子还是以大苦大寒为基础。赵允让看罢,也不敢多加评论,急忙吩咐照方抓药煎服。

    这一夜,两个孩子已经没有了呼痛挣扎的力气了,翻着白眼,进气多出气少,脉搏细微,时断时续。

    总共找了五个太医,一个道人,都没有任何办法,到了次日天明,两夜没有睡好觉的赵允让,决定进宫向皇帝求救,请唯一的shi御医来诊治了。

    赵允让求见皇帝,但是仁宗却正在忙于处理紧急公务,一直拖到下午,这才召见。

    赵允让跪在地上,哭得是老泪纵横,一把鼻涕一把泪说了两个孩子病危,请求让shi御医前往诊治。仁宗听他说了,跺脚责备为何不早来禀报,立即传旨,让shi御医林亿前往医治,同时,让赵曙代替自己,随同前往探望。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