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一十五章 梁山义勇军(一)

    话说梁山上下教众近千人,这些人都是周梦得发迹时的老部下,后来三三两两前来投靠的也不过几百人,这样一来梁山的教众才一千五六百号,这一千多号人分内外两班,内班专门负责守城维持秩序保护教中要人,人数在精不在多约有六百号这样。

    外班是梁山的后备力量,为拜王母教的基层教众,平时被分配到梁山左右的山间种地开荒、养牛养羊、置办家业,这些人的生活很好,起码比周围百姓要好的多,房子是按照山上的样式建造的,均为石木结构的二层民房,这些石料、木材均取自附近山中的采石场、林地,是统一领取的,百十间民房也是统一建造的。

    建完这些民房,周梦得又集中所有人力在通往山门前的空地上造了一所尖顶大教堂,据说建这个教堂是赵泽的主意,图纸也是赵泽画的,教堂建成后规定每七天在此聚会一次,由教主带领大家朗读教义,与此同时每位进入教堂的教徒需要手中端着一只蜡烛,直到大声朗读完毕方可将蜡烛熄灭。

    可是一千五六百号人啊,每隔七天就要用去一千多根蜡烛,周梦得有点心痛,后来修改了下,改为在圣坛前点着九九八十一根蜡烛。

    每七天的教堂聚会完毕后,参加者可以一起聚餐,比平时吃得要丰盛点,不过碍于教堂只能容下两百人左右,想在聚会那天参加进来的话,在平时必须好好表现,这个由五个教主手下的黑衣管事来分管,规定每位管事带领两百人,这样的话就需要八个管事。

    而八个管事手下还要再任命两个百人队长,这个不必细说。

    只说拜王母教内的分工日渐细致,众信徒吃饱喝得的同时笃信着这门圣教,对于教主要求的他们无所不从,周梦得的要求也不高,跟宋朝选兵差不多,老弱妇孺在家耕田织布看家望门,精壮之士平时种地,每个月集中一次训练。

    当然这是说那一千人的普通教众,那六百左右的上层教徒也就是亲军是不在此列的,他们是要每天都进行操练的,操练完毕后才学习教义、经典、写写画画,如果他们能接受的话。

    进入九月以来,京东路遇到了罕见的大旱天气,跟往年一样,大旱一起饿殍遍地,百姓流离失所,土地荒废、庄稼枯死、房屋倒塌,害的几州百姓背井离乡远逃至开封寻求庇佑。

    途中有人经过济州时,听说水泊梁山正在招贤纳士,有吃有穿不说,还有房有地,只要加入他们的拜王母教这一切就可实现。

    人到绝望的时候,跟本不在乎将来会怎样了,能活着知足了,这些背井离乡的百姓当中不乏身强力壮之辈,头脑灵活之徒,三五十个聚到一起这么一商量,心说远赴京师路途遥远,途中没钱没粮不是饿死也得病死,莫不如就此落地生根,上它梁山走上一遭,死也要做个饱死鬼,管它什么教能叫老子吃饱穿暖就是亲爹娘。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议,没过多久便在远赴京师的百姓中传开了,许多饥肠辘辘的行人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停下脚步转向水泊梁山,能弄到船的乘船,弄不到船的游水,再不济的也要弄根木头抱着往梁山而去。

    这浩浩荡荡的上山队伍,一开始没什么人领头,也没什么人指挥全靠一线希望求生的希望支撑呢,支撑着他们一路望梁山逃去,不分昼夜的。

    一昼一夜可以发生很多事,前天才收罗了十几个逃难至此的百姓,眨眼间也就是睡了一宿觉得功夫,狭长的水泊梁山南端金沙滩上来了黑压压几千号人,这些人或坐或站,或躺或卧,或打盹或沉睡,总之千姿百态,表情各异。

    不过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睁着眼睛的两眼冒着蓝光,嘴角流着馋涎,都饿得要吃人了。

    正在这时,梁山寨中号炮响起,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打山中滚滚而来,这些人中约有百十来号骑着黑面战马,余下的人皆短衣

    -->>(第1/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