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一百二十一章 郓城灾难(一)

手脚不干净的主,老天真是瞎了眼,反倒叫他们成了替罪羔羊。

    官差拿了供词后找到正在街上打听消息的任大海,任大海也是才发现点头绪,听官差禀报后,觉得事情蹊跷,搞不好那贼人不过是云游到此,拣了便宜后就拍拍屁股跑路了。

    既然有这种可能性,任大海就放出了长线钓大鱼打算慢慢查探,哪曾想,才不过三五天,这胆大的贼人再次*入室,这回受害人成了本地的大户张老爷,要提起张老爷一家那可是鼎鼎有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追其祖上乃是汉之丞相张良、张子房。

    要说张良何许人也,大家应该有所耳闻,那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谋臣,曾在圯上桥头为黄石老人匍匐取履,后得到战国奇书《太公兵法》,辅佐刘邦南征北战,平定寰宇一统**的大英雄。

    非但如此,有关张良的事迹,还有谏主安民斗智鸿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虚抚韩彭兵围垓下,假托神道明哲保身等等。

    这张良既然得了黄石老人的真传,自然是胸怀天下、文韬武略、能掐会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然的话怎会辅佐刘邦成就了不世之业,功成名就,名垂千古。连后来的王相公都有诗称赞道:“汉业存亡俯仰中,留侯于此每从容。固陵始义韩彭地,复道方图雍齿封”

    说到这,咱们再讲回这郓城内的张老爷,其实乃是为张良守墓的守陵人后代,祖祖辈辈居于此地,百年后这些人守陵人生息繁衍在运城西北的山脚下形成了一个村落,名张家村。这张老爷的祖辈就是从张家村走出来的,至今他还深以为荣。

    不过偷儿可不管你家祖宗是谁,哪怕是三皇五帝也照偷不误。更何况这张老爷本来就是这铁公鸡吝啬之徒,人家别的大户捐钱捐粮,他只写了张字据说是府中没有余粮等秋收后再接济流民。

    若非如此,张老爷家也不会损失最为惨重,连知县大人都放出了话,说是活捉偷儿赏银一百,死的赏两百,明摆着是要将这贼人至于死地。

    其实,这里边还有一层关系,那就是知县张文张大人是张老爷的儿子,帮里不帮外,帮亲不帮理,张文也不是神,自然会护短,更何况是本家遭了殃,还连累老爷子来到府上连吵带闹,好不容易才送走了这位亲爹,又有几家大户来告说是雁三又犯案了,不是把我家的金猪偷走就是窃了他家的银猫,再不就是翻箱倒柜掘地三尺连那藏在棉被里的银子也能抠出来。

    这偷儿可着实了不得,简直把郓城上下搞得鸡飞狗跳、人仰马翻,受害者莫不对之咬牙切齿、恨入骨髓,不过这是说那些有钱的大户人家;平头百姓穷嗖嗖的还乐不得呢,因为这雁三可是有言在先,劫富济贫,自然会把顺到的银钱分给城中贫苦百姓,所以雁三此人在民间口碑甚好。

    事情发展到这份上,任大海急了,心说照这样下去城中大户就要被偷个遍了,到时候全都来告,不得累死你家老都头我啊,我还想抱孙子颐享天年呢,得了趁早换人吧。

    心中计议已定任大海找到张知县,告诉他说“这几日来为了抓捕那贼人,他茶饭不思,夜不能寐,连头发都熬白了,走遍了郓城地界每个地方,他已经尽力了,怎奈那贼颇狡猾,每次发现点头绪正要进一步追查便顷刻间就断了线,他自知年老体衰,心力憔悴,力不从心,有时走路的时候眼前也会发黑,所以想请知县大人允许他回家养老,不过这差事他不会放下,想借此机会推荐家中长子任迁来做这都头一职,任迁从小就跟他在县衙办案,现在已经成年,比他父亲强了百倍,请大人明鉴”

    张文也在发愁中,本想训斥任大海几句,给他点压力,哪曾想任大海说自己要撂挑子不干了,这一下张文没辙了,赶紧换了个话题,安慰道“老都头老而弥坚,堪比那大将廉颇,怎能在此关键时刻抽身不管呢,本县又不曾亏待与你,你看要不这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