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11.帝国蓝图 II

    这些学院会分批开设在几座繁荣的城市中,初步统计,汴梁要设立十所,南京两所,西京一所,北京一所,苏杭富庶之乡要开设三所。

    至于具体的学科,除技术学院外,全国大学、州学、县学,一律只学两门专业课程,文学和理学。

    文学是以儒学经典为主,赵祯陛下已经让翰林院的学士们开始起草课本了。

    理学也叫格物之学,赵祯陛下尤其重视这门学科,为了让他的帝国早日腾飞,他命我跟苏素尽快起草一份理学课本,然后交给翰林院的学士,他想在十年内培养出一批初级的科学家,我想这个应该不难。

    但是问题是,经费,教育经费从哪里来,三司使姚仲孙上报的税赋收入平均下来每年在一千万左右,年头好的时候可以达到两千万,可是这已经是极限了,要不是沿海的几处市舶司庞大的吸金能力,也就是通商口岸,帝国的税赋会少很多,至少三层。

    我曾提议用未来的技术开挖矿山,源源不断地开采出地下的金银供帝国开销,可是赵祯一眼便看出了问题,他马上拒绝了,还郑重地对我说:“我的帝国每年可以出产多少粮食、多少金银、多少货物都是有数的,如果有一天朕忽然从内库中取出了本朝积累了几百年的金银,这些金银一旦流向了民间,你说会有什么事发生!”

    我猛地醒悟过来,说道:“陛下,要是那样的话,很可能在一夜间引起帝国的崩溃!”

    “对了一半”赵祯对我说,“不要忘记了,本朝还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居多,这些百姓有半数以上都是以农耕为主的,就算民间的金银多到不值钱,可以当石头砌墙,我的帝国也只是元气大伤,不过朕不想那样”

    “要是这样的话”

    据我所知,一个古代的国家如果想在短时间内用正常的手段获取巨大的税收,海外通商是最快的途径,其他的都很慢,因为需要过程,需要时间。

    但是,帝国的边疆很不稳定,就像坐在火药桶上,时刻都会有战争爆发的危险。

    在这个敏感的时期,外忧内患,改革才起步,还未触及那些根本的利益,所以阻力还没感觉出来,万一哪天铺天盖地的反对声响起,我该怎么办,或者说赵祯陛下该怎么办。

    也许,还没等我来得及考虑这些细节,战争已经开始了。

    那是庆历三年,五月发生的事。

    月初的时候,镇守边关的环庆路经略安抚使范仲淹大人给朝廷写了一封书信,建议:君臣勤修政事,理由是‘灾异现象屡次出现’。

    这封用心良苦的书信由丞相吕夷简在早朝时宣读,

    主要内容有六点:

    1.灾异现象屡屡出现,朝廷内外大臣必须同心同德,共度难关;

    2.朝廷派遣使臣前往全国各地,审理各种刑事案件,减轻刑罚,

    3.全国各州县长官对当地贫苦百姓进行统计,一些实在生存不下去的老百姓应由官府予以救济,

    4.凡在宋夏战争中伤亡的将士之家,朝廷应予以适当的抚恤,

    5.边境之民被西夏军队掳掠者一律由官府负责用钱将他们赎回;

    6.各地官府不得强行督催百姓因贫穷而拖欠国家的赋税,等等。

    范仲淹大人认为倘若朝野上下下大力气解决了上述问题,天下就会长治久安。

    我也非常赞同范仲淹的做法,还写信支持他的主张,一个月后收到了范仲淹的回信,不过那时我正带兵在外剿匪,是吴亮老先生代我收的回信。

    几天后,我同意了赵祯陛下的赐婚一事,这件事困扰了我好久,在我起草完帝国改革草案回到家时,就预感到这件事躲不掉了,因为此事牵扯重大,我马虎不得。

    当天,我就跟苏素说了赵祯撮合我跟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