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26 巢湖三军(上)

    第126巢湖三军(上)

    ps:今日三更,求收藏,求票票啦。

    成绩好悲催的说。

    ======

    一场风,一场雪,忽将江淮带入冰雪世界。

    建安二年十一月初,西北寒流席卷江淮,气温瞬间降至零度之下,严寒直逼后世东北地区。史谓:建安二年,天旱岁荒,士民冻馁,江淮间相食殆尽。

    寒风凛冽,冰封八百里巢湖;席卷向南,吹飞江边千堆雪。

    幸好是西北寒流,袭过巢湖之后,径自奔向东南,过历阳而走东海,不然,萧言甚至怀疑:这一场西北寒流,简直能够冻结长江流域。纵然,滚滚长江水未曾真正冻结,但是江水两侧却也被薄冰覆盖,尤其是濡须河口,只能一路敲碎薄冰,才可勉强艰难前行。

    眼前冰雪万里,这真是江淮,而不是东北?

    萧言手捧牛皮暖水袋,冷哈哈的望向冰封巢湖,许久无语:今年节气,可真是苦煞江淮汉民。

    春夏干旱,梅雨失时;初冬剧寒,巢湖冰封。百年难遇的大旱,百年难遇的寒流,扎成一堆,将江淮汉民最后一丝侥幸压榨殆尽。

    不仅如此,这场寒流影响,更远远超过萧言想象。

    十一月初二,西北寒流席卷巢湖,气温陡然下降至恐怖的零下二十度。寒流纵横数日后,气温虽然稍有提高,但却始终维持在零下五度之外,滴水结冰,整整十一月份,寒冷一直令人绝望。时至十二月,气温稍有回升,然则,就在江淮汉民诅咒寒冷快快离开时,第二股北风寒流再次降临,并将巢湖平均气温再度拉低。整整十二月份,寒冷几类十一月,彻底卷走江淮星星点点活人气息。

    尤其,江淮冬季少雨,长达六十日严寒,期间仅仅只有两次小型雨雪。

    严寒、干躁,使得无数无家可归的流民,大批大批处于濒死状态。江淮气候素来温暖,少有御寒设施,就如同后世北方建房必有暖气道,寒冷时可以定期供暖;而南方建房却无暖气道,若遇寒冷气候,只能依靠效率低下的空调,熬过严寒。也是因此,同样的西北寒流,其对江淮地区的摧残程度,远胜北方十数倍。

    求活无奈,天寒地冷,缺食乏衣,迫使无数流民再次蜂拥巢湖,期盼巢湖给予他们容身之地。与先前流民不同,这一批流民潮的要求更低,只求一间遮寒土墙,只求一碗热汤暖身;态度却更坚决,因已经无路可去,任凭巢湖外围保丁屈辱驱赶,他们也赖在警戒线外不走,走是死,不走还能有点活命希望。

    但是,寒风凛冽,冰冻巢湖,虽然湖心结冰不厚,但是却无疑严重影响捕鱼为食。无鱼可猎,存粮寥寥,巢湖虽有心救难,却也无能无力----萧言又不是神仙,怎能凭空变出无穷粮食、无穷暖衣?纵然变不出粮食,萧言也不忍心看着无数流民冻死在巢湖外围。

    经过谨慎思考,萧言在巢湖掀起节衣缩食运动,号召巢湖民众勤俭节约,利用节俭来的粮食,再次接纳流民。然则,闻听巢湖再度结纳流民,其他县乡饥寒流民,又闻风而动,向巢湖聚集,使得巢湖面临的流民压力,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数倍。无奈之间,太史慈向萧言提出建议:“江南丹阳郡,气候稍暖,且有连绵丘陵,山林有秋冬残留野果,河川有大小无主野兽。唯因山荒贫寒,难以维生,寻常汉民不愿迁徙,遂为山越纵横驰猎。眼下流民求生不能,怀有必死之心,不若将其船运南方丹阳郡,或任其自生自灭;或分发刀剑,选派良将训导,使其征讨山越。如此,流民可活,西丹阳亦可成为巢湖屏障。”

    萧言沉思许久,最终采纳太史慈建议,使楚永在濡须河口建设渡口,将无数饥困流民间接运向丹阳。与此同时,萧言又自太史慈旧部选派三名属将,赠其巢湖淘汰武器千副,使其总帅流民南下,一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