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五十三章 房地产

一般人使用价值规律很简单的道理来分析,只注意供给与需求,却没注意到,这个价格是用货币来描述的,若本身价值不变,但货币本身贬值了通货膨胀,那价格自然就疯涨了。

    想到这里,刘云忽然想通了,原来,后世的房地产过热,不是什么原因,正是滥发货币的结果。只不过,这里面的情况比较复杂,滥发货币的根源并不是中国,而是美国!而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正是美国把滥发货币的祸害转移到中国的媒介!众所周知,中国的贸易顺差已经很多年,但这个贸易顺差已经不像明清的时候,换回的是黄金白银,现在最终只能换回美元。而这些美元进入中国,那么央行就得发行等量的人民币来补给那些出口型企业。实际并不止这么简单,央行发行了这些“新增货币”,但进入市场的货币就会增加数倍,这里面是因为商业银行的“货币放大作用”。

    经济学教材是这样解释货币放大作用的,例如,存款准备金率为20%,然后央行发行100元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必须留下20元,只能贷出0元。这0元进入市场后经过交易,又有0元被另外一个人以存款的方式存入商业银行,银行又拿这笔钱贷出去,但只能贷出0%,也就是64元。下一次循环,贷出以此类推,最后进入市场的货币总量为:0+64+51.2+……400元,如果算商业银行的资产,那还要加100元,变成500元,这样就放大了五倍。

    但是,刘云从物理的角度来看,如果央行发行且仅发行100元,那么货币是守恒的,进入市场怎么就会变成500元呢?实际,这里面的关键就在,央行发行第一次之后,还得继续发行货币,直到发行至500元。过程是这样的:央行发行100元,购买商业银行的债券,那么商业银行拥有100元,负债100元,央行拥有债券100元。接着,商业银行贷出去0元,商业银行拥有0元的“债券”贷款单,贷款人拥有0元,市场交易后,0元又进入商业银行变成存款,这样,商业银行就增加了0元现金,以及0元负债存款。此时,清点一下商业银行的财产,20元现金+0元现金+0元负债存款+0元债券贷款单+100元负债欠商业银行的债,如果全部加起来,那么等于0,这个没问题。虽然这样算得银行总资产为0,但是注意,我们还没有算市场的资金量,现在市场的总资金也为0!实际,市场不能没有资金,所以,存贷款是会一直流动的。当银行里的存款贷出去之时,他可以合法地向央行再贷款0元,因为商业银行拥有0元的贷款单,这是他的资产!这样,央行就再印发0元货币,因为商业银行是拿他的“资产”来抵押的。

    所以,从根源来看,商业银行之所以会有所谓的“货币放大作用”,实际根源还是在货币发行者----央行。银行的贷款单被看成资产,被反复利用,反复从央行申请新货币,商业银行只“依法”存留一定量的准备金,这样不断有新货币进入市场,根源都在央行!

    所以说,中国的货币发行,实际是被美国拖累的。拥有两万亿美元资产,就等于中国市场多流通了数倍之多的人民币!实际,央行和政府也不想这么多新增货币进入市场,但是银行和央行的制度如此,若不如此运行,那要怎么办?难道不准出口型企业把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实际,这一整套货币制度,都继承至西方,中国也是没有任何办法。

    既然中国市场的实际货币总量已经大大增加,那么实际就会发生通货膨胀了,前几年的物价涨就是明证。但是,政府一直在用各种办法压制物价涨,但只是治标不治本,扬汤如何能止沸?货币总量都在增加,物价又怎么下得去?后来,政府想到一个办法----政府卖地,炒热房地产!这也是一件一举多得的事情,第一,政府因为卖地有了巨额收入,第二,吸纳了市场多余的货币,第三,流通货币减少的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