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七二七章 大人亨否(下)

盾,对我和他来说并不重要,该出招时一点都不含糊。”

    “你何尝不是极力在帮他说话”徐渭低声道:“如果没有你在从中寰转,恐怕老匹夫早就跟胡宗宪撕破脸了。”

    “所以我得抓紧时间啊。”沈默点点头道:“不能让徐阁老久等了,不然非得弄巧成拙不可。”

    “那胡宗宪那里怎么回复?”徐渭问道。

    “还他一沈默走到桌边,提起笔来,在砚台上蘸了蘸墨写下了四行诗。

    “耐得人间雪与霜,百花头上尔最香。

    花落尤有铮铁骨,无碍青史永流芳。”

    徐渭在边上看着,待沈默搁下笔,他低声道:“你真狠啊

    “越快解决越好,最好他能主动。”沈默轻轻抚摸着桌上的玉镇纸,那还是胡宗宪当年送他的,声音低低道:“这样的话,我还能保住他

    一一一,心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一小一小一一一心一一小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小一一一小一小一一一一一小

    与此同时,王本固的八百里加急,已经送到了京城西苑的无逸殿中。

    自从东南出事,张居正便干脆搬进了通政司,日夜等候最新消息,一收到王本固的信,便赶紧拿到内阁去,交给同样焦急等待的徐阁老。

    看完信,徐阶摘下眼镜。道:“你怎么看?”

    “王本固这个人,明显脑子不够使。”张居正气愤道:“三言两语便被胡宗宪要了,用北京话说。被卖了还帮人家数钱。”

    “呵呵,”徐阶不置可否的笑笑道:“他说,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否则天下大乱。东南的问题,有没有那么严重?。“不管问题有多严重。”张居正坚定道:“朝廷也不能接受要挟,不然各地督抚纷纷效仿,以后谁还听朝廷的?”顿顿道:“而且东南久乱方定,民心思安,只要官府细心抒解。那些伙…业成不了毒候,一吊然现在看来。确实有此操!讨急了叮只,讽杰做了,就三定要成功。”

    “唔”徐阶点点头,他就喜欢张居正这点,思路极其清晰。他之所以能把胡宗宪挤兑到墙角,离不开张居正的出谋划策。

    其实当年严嵩一去,他便有拿掉胡宗宪的想法,但一来其圣眷未衰,二来东南仍有战火,三来“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担心胡宗宪的军权太大,朝廷难以调遣”

    因为东南的尖所名存实亡,抗偻的兵力都来自募兵。募兵的纪律性、战斗力固然高于世兵,但因为所有士兵都来自东南普通百姓,立下战功又被拔为军官,对招募提拔他们的军官。自然惟命是从,对胡大帅也是感恩戴德,唯独对远在北京的朝廷。没什么感情。

    正因为吃不准东南几十万军队的反应,唯恐引起什么乱子,徐阶才把念头压了数年。后来还是张居正给他出主意,说:“如今东南安定,北方却狼烟四起,不如将东南的骄兵悍将调到北疆来,一来可以让冉们继续战斗,保卫国家;二来,省得他们滋扰南方富庶之地。”其实还有“三来”张居正没说出口,但徐阶已经明白了”把东南的强军全都调得远远的,稀释胡宗宪手中的兵权,他的实力越弱,也就越安生。

    “这招“釜底抽薪。真不错。”徐阶赞赏道:“可是胡宗宪能乖乖就范吗?”

    “这个是他自作自受了。”张居正笑道:“连续看他几道奏章上,都在吹嘘说“东南大定”已无外仗可打了。那东南还要这么多兵干吗?朝廷当然要往更需要的地方调了,他反对的话,就是自打嘴巴。只能吃这个哑巴亏。”

    “妙哉,妙哉。”徐阶一想,可不正是这样嘛。于是从嘉靖四十一年起,两年时间,已经陆续调走了东南十几位参将以上的将领。其中就包括诸纶、戚继光、尹凤这样的名将。

    胡宗宪果然没法作,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