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九章 战术准备

   “这样啊,那可以高高地躲在云里面,等指挥部通知我们后再俯冲下去,打它个措手不及。长官上次击落那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不就是采取的这种方法吗?”发言的是第21中队长王远波。

    “11日那次敌人的轰炸机太多了,分三波来袭,我们的滞空时间不够,飞机也少。难以招架啊。要是我们正降落加油的时候,敌人来袭,我们怕是要被消灭在地面上啊。那次要不是何上校您提前预警,第四大队恐怕要伤亡惨重”郑少愚对11日的空战心有余悸。何俊才现在28岁,看起来比这些民国时期的精英飞行员要更加成熟,加上两次协助了第四大队,第四大队的飞行员已经接受了他。飞行员最佩服的就是比他更好的飞行员。

    “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我们得想想,现在是日本的海军和陆军联合起来轰炸我们,估计一次可以出动上百架轰炸机,即使没有战斗机护航,我们也难以招架。”何俊才对郑少愚所说的话非常赞同,因为历史上明天,也就是16日的白天和17日的晚上,日军分别出动了百余架飞机对chong qing进行大轰炸。

    “长官是否可以安排驻梁山机场的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助战,有了这种无线电,我们可以协同作战。这第三批苏联人比前两批好得多,即不厌战也不霸道了。”张华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可是可以,我跟总司令部协调一下助战的事宜,但是我不想他们知道我们的雷达和无线电的事情,这怎么办呢?”何俊才思考着。

    “可不可以这样,我们互相转场,我们飞到梁山机场,然后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飞到白市驿机场去。第四大队负责远程拦截,苏联志愿援华航空队负责chong qing市区和机场的防空。在广阳坝机场准备好地面补给,第四大队远程拦截后返回补给,然后再起飞参与chong qing的防空。这样我们以多次起飞来弥补数量上的不足。”郑少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后续一年被频繁采用的“复飞”战术,即在多个机场准备好补给,在信息优势和通信优势下对抗日军的数量优势。

    “我看这个计划可以,我这就跟空军总司令部汇报。”何俊才高兴地说。“今天大家先演练一下战术吧。”

    何俊才再次回到浮空基地,将战斗的设想向空军总司令周至柔汇报,周至柔立即同意了。另外何俊才还向周至柔要求调数名非战斗人员在浮空基地上组建空军第四路司令部的指挥部,周至柔也应允了。

    傍晚时分,何俊才给第四大队郑少愚打电话,告诉他接到情报,明天有可能日寇会对chong qing进行大规模的轰炸,要他立即做着战斗和补给的准备,让第四大队转场到梁山机场,与苏联志愿航空队换防。而郑少愚自己则赶到璧山的一号基地,今天晚上随物质补给一起登上浮空基地,协助何俊才指挥明天的战斗。

    深夜12点,乌云遮盖了天空,看不到月亮。这个时代的郊外是一片漆黑,现代人很难以想象的黑暗。

    璧山的一号基地修筑在一座小山坡的旁边,小山坡准备挖掘数个洞窟用于囤积物质,但是现在刚刚完成了测量。这两日从chong qing和成都运来的物质都堆在空地里,上面盖着塑料布。一条简易的公路将它和chong qing到成都之间的公路连接起来,公路尽头驶来一辆吉普车。随着车灯的慢慢变大,吉普车停在在戒备森严的检查站前面,基地警卫仔细核查了军官证,又检查了吉普车后升起栏杆,放他们进去了。

    吉普车上的郑少愚仔细注意了一下,似乎这里的防备等级比较高,进入铁丝网区域后已经发现几个巡逻队了,一些关键的位置还有固定哨,想来也有不少暗哨。吉普车在一个帐篷面前停下了,帐篷中已经有几位尉官和一些士兵,其中还有几名女兵,他们携带了很多行李。郑少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