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八十五章 航校(一)

猜得了**不离十。

    “答对了,这十二名飞行员原本就是我第四飞行员中的骨干,现在经过不列颠空战的洗礼,已经脱胎换骨,超脱进入仙界!”何俊才开始吹嘘起来,“你可别小看他们,他们每人都获得了英国空军翼型奖章,要是在英国,你我都得向他们敬礼哦。”

    “哈哈,欢迎欢迎!这真是太好了。其实这些人大部分我都认识,他们是从中央航校三、四期毕业的。现在我们的教官一般是五、六期的毕业生,有了他们的到来,对我们的航校教学质量必定有非常大的提高,这真正是一份大礼!”沈德燮高兴地说到,

    福州人沈德燮在中国空军中鼎鼎有名。他1913年进入bei 精南苑航校第二期学习,成绩优异,旋即被保送到英国皇家空军学院深造。数年后学成回国,沈德燮被派往上海筹建海军部航空处,以海军上校军衔任该处处长兼上海虹桥机场场长,同时创办航校,负责训练和培养民国时期第一批海军飞行员。为中国航空事业打下基础并做成巨大贡献。1924年他出任保定中央航空教练所所长(后改为国立保定航空学校校长)。投身国民革命军后任国民政府海军部航空处处长,国民政府军政部航空署军务处处长,航空署上海航空工厂厂长。沈德燮不但善于管理,同时也有一手高超的飞行技术,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的美国顾问端纳及宋美龄、宋子文先后从南京飞往西安,其座机的驾驶员就是沈德燮。

    “怎么样,我送上了这么一份大礼,你怎么也得带我参观一下你的中央航校把,我要看看你这个校长是否把我们经济管理局的钱乱花了哦!”,何俊才笑着对沈德燮说到,浮空基地的10余部模拟飞行装备和5架教练机还在这个航校呢,何俊才最担心的是这些跨世纪的装备会被某些败类倒卖掉,如果落入其他国家手中问题就大了。

    “行,这里很多东西本来就是你这个大老板支持的,要不是你,我们可能只能每期紧巴巴地训练几十个学员,现在我们已经可以同时开设初级、中级、高级的三个课程,并且训练超过400名学员了。这一切都是你这个大老板支持下完成的,理应向你这个大老板汇报汇报。”沈德燮说得掷地有声,他已经将经济管理局的资源用到了极限,自信没有人做得更好。

    沈德燮在前面带路,何俊才和一干新教员走在后面。巫家坝机场经过扩建已经变得很大,同时有两条1000米的跑道,甚至还有一条是沥青的跑道,何俊才他们就降落在这条跑道上。另外机场还有数个停机坪和飞机窝,远远看去有多种不同型号的飞机停在这里。远处则有一些保护机场重要设施的防空掩体,高射炮的炮管从掩体中伸出指向天空。

    中央航校就修建在机场的旁边,随着他们的脚步不断延展,数栋崭新的校舍和教学楼展现在他们面前。现在正是早上跑操的时间,一队带着飞行帽、穿着飞行员皮衣的学员从他们旁边跑过,每位学员的眼睛中都透露出坚定的眼神,显然精神面貌良好。

    “托你所赐,这些学员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都住进了四人一间的明亮干燥的楼房,饮食条件也注重了各种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你看看他们,每人都强壮了不少。”沈德燮说到,很多以前几期毕业的飞行教官觉得现在的学员相比起他们原来学习的时候简直是在享福。

    “飞行员的确需要比别人更强壮的身体,相比起昂贵的飞机,在这方面的投入是值得的。但是航校也要保持一定的淘汰率,让这些学员知道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不努力就会失去。”何俊才评价到。相比起后世飞行员的标准,每天两个鸡蛋,二两肉,一斤新鲜蔬菜的标准算不上什么,但是在这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甚至连一些官员都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至于培训课程上,我们参考你给的资料和教材,从西南联大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